贵州石阡:用活“精扶贷”拓宽脱贫路

时值盛夏记者来到武陵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深处的贵州石阡县庄镇凉山村。走进村里马铃薯储藏库,刚采收的一季600吨种薯已按品种分层堆放,室内风机轰鸣,几块温湿度表装在水泥柱上。

46岁的管理员王正华是凉山村的生态移民搬迁户,告别外出务工3年的他,今年贷款5万元,转交给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打理。“政策好,签个字贷到款,一年能拿到几千元分红不说,还能在家门口上班,照顾生病老人和上学娃娃,比外面打工强多了。”

王正华所说的贷款,指的是去年贵州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出的“特惠贷”,提供无抵押担保的5万元、3年期贷款,由政府贴息。在石阡,不仅是换了个说法叫“精扶贷”,而且还探索将贫困户贷款“打包”给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使用并负责还款。

“这一做法,既有利于合作社集中资金做大优势产业,又免去了贫困户拿着贷款不知投向哪里之忧。”当了10年支书童军说,合作社刚成立时,很多人不积极,于是党支部带领、支书带头,党员掏腰包加入,后来逐步见到效益。按照分红方案,60%给社员,去年分给农户的就有60万元。今年,一下子又有70多户贫困户加入,给合作社带来300多万元贷款。

“入股越多,担子越重。”童军说,规模一扩大,发现“村里土地不够用了,劳动力也不够用了。”村里一合计,决定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利用轮作的几百亩土地,种草、种红薯苞谷,然后拿来喂牛。“以前地都是荒着,草也砍丢了,现在变废为宝。”

村里的山坳里,养殖场饲料加工房、办公室、水池初步建成,牛粪发酵池正在紧张施工。走进一处饲养间,50多头牛正惬意地啃着嫩绿的苞谷苗,渴了就从自动出水池里喝几口。“今年预计纯收150万元,其中将有近百万元分给农户。”合作社理事长村主任文安地说,“每年分红一次,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合作社。”

在石阡县河坝乡金岩村白腊沟组,占地10多亩、年出栏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几台挖掘机也正在平整土地,数十位村民顶着烈日水沟和排粪池大坳组村民安兴平是典型的因学贫户,家里4个孩子都在读书。他边擦额头的汗边说:“在这里干活虽然苦点,但每天有150元工钱。”一旁的老板林朝平说,他自己出了300多万元,带动60个贫困户投了300万元。下一步,养殖场将采取“果木园区+稻米基地+养猪场”的模式,多元化经营,不愁没销路和赚不到钱。

石阡县扶贫办主任彭胜宏说,区别于普惠贷,不同于社保兜底,“精扶贷+龙头企业+贫困户”能够帮助缺乏思路、没有门路的贫困户,零风险、零投入保底分红。通过用活这项政策撬动了生态茶、畜牧业乡村旅游等多种产业发展,形成了公司、能人大户、农户、贫困户多方投入、利益链接的共赢局面。(记者向定杰

(原标题:贵州石阡:用活“精扶贷” 拓宽脱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