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贫困山区用“产业路”铺就“小康路”

(原标题贵州贫困山区用“产业路”铺就小康路”)

新华社贵阳10月9日电(记者汪军施钱贵金丝皇菊产业园中,大小车辆进出通畅;柚子种植基地里,道路四通八达。从贵州桶井土家族乡农业观光产业园俯瞰四周,产业路连通乡里山外

这个位于贵州省德江县北部的极贫乡镇,正在铺就四通八达的“产业路”,带动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

在贵州不少贫困山区,过去因为交通落后等原因,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群众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人走山路猪坐轿,人在流汗猪在笑;不是肥猪要坐轿,只怪山里没有道。”

“这样的民谚一方面体现了农民发展实体经济的无助和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交通条件改善的渴望和期盼。”地处黔渝交界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一名当地干部分析说。

走进“中国诗乡”贵州省绥阳县风华万亩大坝正大面积发展精品水果、蔬菜和农业观光游,而通达山区的产业路把多个乡镇连接起来,仅通过发展金银花就带动8000多户农民脱贫增收。

“农民每种1亩金银花,年纯收入超过2000元,目前全县已种植金银花18.4万亩,年产值约1.4亿元。”绥阳县金银花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廖祖勇说。

有“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美誉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过去长期交通闭塞,尤其在农村地区,道路不通畅,发展产业难。如今,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茶叶等产品卖到了欧盟,空心李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沿河县中寨镇田秀珍是有名的养殖大户,牛羊数量加起来超过500只。为了发展养殖,她流转了200多户村民的上千亩低产山地种植牧草。在她看来,养殖之所以搞得风生水起,产业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无论是养殖场,还是草场,大小车辆都能通行。”田秀珍说,今年与人合作,在湖南长沙成立了农庄,推出了自己高山牧场养殖的“跑山羊”“跑山牛”品牌。

记者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河口、洋溪等地采访时看到,硬化路延伸到蔬菜和中药材基地,花椰菜党参玄参等长满一个个山丘连片大棚里种着香菇茶树菇……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改善,道真规划建设成为重庆市场的“菜园子”,不少贫困群众也因此增收致富。河口镇梅江村村民向海敏有4个大棚生产食用菌,每月毛收入1万多元。

“路修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2016年,道真全县新增县乡通村公路1485公里,是过去五年总和的1.8倍。”道真县委书记东明介绍说。

贵州自2015年底实现“县县通高速”后,已逐步将交通建设重心转向农村路网建设。基层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产业路”逐步通达,将助力山区贫困群众快步迈上“小康路”。

(原标题:贵州贫困山区用“产业路”铺就“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