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课转型 侧重思考与表达

近来不少大学调整教学方式,让国文课不再啃古书,而是侧重思考与表达,引导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动力及乐趣,颇受好评。图为台大学生上课情形。(黄国书摄)

虽然学生会提案将大学国文改选修,亦有学生提议维持必修,学生的意见并非一面倒。不过仍有不少学者主张国文课维持必修的必要性,也无法想像国文课改变成通识课,由非文学院老师来教学,课程会是什么模样。不过近来不少大学调整教学方式,让国文课不再啃古书,而是侧重思考与表达,引导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动力及乐趣,颇受好评。

台湾师范大学自109学年度起,将大一国文必修课改为「中文思辨与表达」,清华大学从2004年开始把国文课的重点聚焦在写作与表达,皆深获校内师生好评。

台师大共同教育委员会国文教育组主任胡衍南表示,在「中文思辨与表达」课程中,采取的是以学习者为主的教学模式,由老师选择作品,让学生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讨论或辩论,如此让国文课不再只是记笔记与背诵,而是引导学生能找到并建立自己的观点。

胡衍南特别提到,过去学生面对传统国文课,学习心得几乎可以「哀鸿遍野」来形容,但调整为「中文思辨与表达」课程之后,即便是早上8点的课程,同学都几乎不会缺课,课程更融入「人生大富翁」与「桌游设计」等游戏,更有效提升学习兴趣,这些反馈都能在教学意见调查里看到。

不只台师大,清大早在2004年也改良国文课内涵,把传统的国文课重新为聚焦写作与表达,校方参照美国关注本国语言书写教育的方式,将写作当成大学教养的一环,仍请中文系老师与博士生教课,企图透过阅读、作业,培养学生的论述和思考力,广受校内学生喜爱。

另针对近来常见大学国文课转型的讨论,北部某私大中文系教授认为,他的想法与台大中文系老师相同,认为国语文教学是一门专业,需要具有深厚的底蕴才能教学,并非是任何教师都可以教授,特别是如果把国文课改变成通识课,无法想像由非文学院老师来教学,课程会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