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中共的「历史征程」与发展道路(王昆义)

「中国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所主编的《建党百年、奋斗百年,中共的力量来自何方》一书,提供台湾统派评论中共建党百年的深层视角,也更清楚的与独派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两相比较,在相互主观之下,台湾应该有更客观的视野看待中共的百年发展。(图/新华社)

今年7月1日中共建党一百年纪念日,北京举行大规模的庆典活动,其中除了「伟大征程」的史诗级演出之外,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天安门广场的庆祝活动中,所讲到的「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确实让10几亿中国人民动容。

为了中共建党一百周年,国内外认同与批评中共百年征程的文章与书籍不少,但由台湾的「中国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所主编的《建党百年、奋斗百年,中共的力量来自何方》一书,集结了台湾统派人士的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与两岸关系等层面论述,提供台湾统派评论中共建党百年的深层视角,也更清楚的与独派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两相比较,在相互主观之下,台湾应该有更客观的视野看待中共的百年发展。

当代历史的开启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透过工业化的成果,以炮舰方式敲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一场百年「浩劫」。这场国殇与中国朝代交替的权力移转更加凶险,因为中国根基在于文化的统一,政治的离散总在文化优势下,维系一统的传承,但这次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上的打击,引起了民族自信的危机。

17世纪末,西方国家在经历了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工业革命、资本发展、社会分化阶段,形成城市化「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多样化进程。在哲学与文化上进入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科学性、现代性」成了时代特征,而中国却仍停滞于农耕社会、手工业发展阶段,工农文明的碰撞,不但在军事上难与西方抗衡,中国沦落到了次殖民地地位。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面对「战争与割地赔款」的羞辱,亟欲奋发图强,西方的文化与文明,成为学习的对象,对于国家社会的振兴,有的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主张「中体西用」,但无论如何竞争,「西学」总是在「中学」之前,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政治体制确立,足以说明这个事实。

西方思想与政治活动

政治人物从事政治活动,总是抱有双重目的,在政治竞逐中,透过政治语言,以取得政治地位─即权力,再进行「政策目的」的推展,也就是实践自己的承诺或是理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史东(D. A. Stone)在其《政策吊诡》一书,明确的指出,「公共政策不单是理性的思辨过程,而是不同价值的竞逐,充满模棱两可的吊诡。」思想的落实,总是在政治活动之后。

西风东渐,知识分子们总是认为自己所学习到的,是最有价值的学问,民国初年内阁制与总统制的思想争斗,却在民主实践过程,成为权力斗争,中国百姓仍处于动荡贫穷与不安的生活环境之中。

这时候,在欧洲工业化、资本化,工人阶级受到伤害,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现,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乌托邦主义思想诞生,中国留欧的学生正逢思潮,自然将其思潮带回了中国,工农群众与菁英贵族形成了对立局面。

国共逐鹿天下

1921年夏天共产党在上海成立,1923年国父孙中山先生为能统一中国,允许中共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这就所谓「联俄容共」政策,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同意,共党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并非权宜之策,而是在思想上进行考量,认为「共产主义」是可以被他个人的思想所说服,因为,民生主义本身便具有社会主义的思维在内。不幸的是1925年孙中山先生只留下了三民主义讲稿便去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一致抗日,国共展开第二次合作,中共的第八路军与新四军,由早期的4.2万人,至1940年扩增至10万人。1945年9月9日日本向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投降,结束了「八年抗战」。此时,中共的八路军已经发展到90多万人。

1945年至1949年是国共内战时期,四年时间,政治权力发生了转变,国民党政府失利的原因,有美俄外交、复原失利、民心望治、决策圈窄等因素形成,历史不可再复,两岸分裂格局形成。

中共执政的两个阶段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从1949年中共取得政治权力,至今也已经72年之久。中共统治中国大陆的初期,对外政策面临冷战局势,苏共、中共皆属于国际共党成员,在美国眼里都是共产专制体系,与民主政体格格不入,1950年代美国吓阻战略与围堵政策形成,冷战时代开启。

中国共产党治理中国大陆,可以区分两个阶段,一是「阶级斗争」为纲治理的模式;在这一阶段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有的针对社会阶层、有的针对社会礼教与传统文化部分,也有针对国家发展路线,及捍卫权力的斗争,统称「战争与斗争」时期。

1978年邓小平重新掌握政权,强调「和平与发展」指导方针,软化意识形态的刚性限制,放弃阶级斗争,增加市场要素,计划经济向经济计划调整,改革开放成为治理路线,经济成为国家发展重心。中共称这一时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初级阶段中,以释放社会生产力为试点起始,从农务生产逐渐向工业释放,让人民习惯经济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模式。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体系,透过国际经济运行的先进性,推动国内管理与规范展向国际接轨,为未来国际化经济发展进行铺陈。

和平崛起&战争硝烟

中国发展的体量与速度已经引起国际的关注,中国威胁论游离于国际社会之间,胡锦涛接下江泽民的位置之后,请邓必坚研究「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与诉求,并提出「和谐世界观」,以回应国际间对中国崛起的忧虑,2003年博鳌论坛中胡锦涛正式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论述。2003年中共经济总量排名在世界第七位,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总量相对庞大,但是个别人均GDP却是不高,2020年突破一万美元,而且也初步完成「除贫」工作。但是从总量来分析,西方经济学者评估,202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越美国。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单从经济发展来看,确实有了一番成就。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为美国、北约联军所炸,中共意识到没有军事为后盾的国家发展,容易受到威胁与制约,至此,中国加大国防投资,构建陆海空军二炮兵种现代化武装力量发展,2015年解放军朝向「信息化联合作战」方向建军,其成果在南海地区与美军对应过程可评量的看出。

2018年美国针对中国提出了「竞争战略」,军事战略也转向「常规战争」发展,美国学者艾利森担忧的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认为美中在权力竞逐中,有可能发生战争。但是西方的理论一定会成真吗?

习近平在71的讲话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之后,美中关系并未降低竞争强度,甚至有升温的现象,这也反映在习近平建党百周年建党讲话中,他特别说出了一段话:「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也是对这三年与美国斗争的直白说明。

他也重申立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这种观念仍然是延伸邓小平以来的「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共的反应作为,也让人见到中国的军事能力,以及以武力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发展」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来,经过了刚性的意识形态对政策的牵引,造成国家发展迟滞,也因为弹性化处理意识形态的羁绊,避左除右,发挥实事求是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今天进步的坦途。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