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新发现!海洋微塑胶可能传播大气

国立海洋大学助理教授提出微型塑胶在环境宿命和传输的独特见解。(国立海洋大学提供/张志康基隆传真)

国立海洋大学的最新研究报告,刊载在水资源领域排名第一的Water Research期刊上。(国立海洋大学提供/张志康基隆传真)

据估计,全球每年有上千万塑胶垃圾释放进海洋,再经由风化作用形成肉眼看不见的微型塑胶。这些微型塑胶怎么影响生态,成为全球科学界最关心的话题。国立海洋大学研究团队与辅仁大学化学系最新的研究结果证实,海洋中的微塑胶不仅可能沉降至海底,还可能传输至大气中。

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研究所暨海洋中心助理教授许瑞峰表示,在查找国际文献的过程,发现许多低人为活动开放海域的大气中,仍然可测得微型塑胶,除大气本身的沉降外,也推测经由海浪拍打所产生的气泡破碎后,可能把漂浮于海表面的微型塑胶喷出至大气。但目前学界针对海洋微型塑胶的宿命大致着重于下沉的机制研究,鲜少提及水气交换的可能性。

这份研究报告证实了许瑞峰的猜想,提供了微型塑胶于海洋中「消失」的可能原因和新研究方向。相关成果已发表于水资源领域排名第一Water Research期刊,影响因子高达13.4。

海洋中心主任特聘教授黄志清对此表示:「联合国已订定2030永续发展目标SDG14时程,海洋环境的保育及资源永续利用已刻不容缓。海洋中心会持续支持这样的重要基础研究,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污染及环境变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