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丁95%鱼体内有微塑胶!海废成「新细菌、抗病菌」传播途径
▲海生馆采样鱼类与海龟粪便中发现,95%鱼体内有平均约5个微塑胶。(示意图/记者周宸亘摄)
新兴科技媒体中心今(16日)举办「海废塑胶生物圈」记者会,提到每年未妥善管理的塑胶进入海洋的数量约800万吨,根据海生馆研究,目前垦丁沙滩上每公斤平均约有200个微塑胶,多是肉眼无法看见,采样的鱼类与海龟粪便中发现,95%鱼体内平均约有5个微塑胶,呼吁各界重视。
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研究所暨海洋中心终身特聘教授龚国庆指出,海洋大学与海洋中心使用海研二号研究船在东部海域现场调查,发现原本相当纯净黑潮,每1000公吨黑潮海水含有约50片1-5毫米大小塑胶微粒,尤其当黑潮流经台东后,塑胶微粒的含量会增加5倍。
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研究所暨海洋中心助理教授许瑞峰说,浮游植物所分泌胞外聚合物,会附着二氧化碳与微生物逐渐沉降到海底,成为海底生物食物,或封存二氧化碳。海洋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2019与2020年研究发现,奈米级大小的塑胶微粒会使胞外聚合物,分泌出更多更粘的物质,可能会加速浮游植物、浮游生物与海洋生物的粪便颗粒,甚至海水中其他污染物的聚集,形成不纯净的「海洋雪花」,若塑胶微粒改变海洋雪花的宿命,将使海洋调节气候与生态的功能受到影响与冲击,最终造成人类健康风险。
▲「海废塑胶生物圈」记者会呼吁,应投入更多研究,才能面对海废塑胶风险。(图/新兴科技媒体中心提供)
海洋生物博物馆副馆长暨国立东华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陈德豪则提到,国外研究已指出海废会形成新的栖地与微小生态系,还会随着洋流和潮汐漂流到他处,成为新细菌跟抗病菌传播途径,但仍需要后续研究才能得知,抗病菌与细菌可存活在塑胶微粒的时间。
陈德豪表示,根据海生馆研究,目前垦丁的沙滩上每公斤平均约有200个微塑胶,多是肉眼无法看见。在海生馆采样的鱼类与海龟粪便中发现,95%鱼体内有平均约5个微塑胶,但海龟粪便中百分之百存在海废塑胶垃圾,显示海龟摄取风险更高,但目前尚未确知塑胶微粒对鱼及海龟的健康影响。
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何撄宁指出,每年未妥善管理的塑胶进入海洋的数量约为800万吨,其中亚洲地区占86%。塑胶微粒因其难分解的特性会附着许多物质,包含抗病菌、病原体,形成一个浓缩球。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暨新兴科技媒体中心总计划主持人周桂田最后呼吁,面对塑胶微粒风险,应投入更多研究,才能对海废塑胶风险有更妥善的管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