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蒋中正拚经济、推赋税改革 1969年买电脑(丘智贤)

蒋中正与刘大中合影。(图/作者丘智贤提供)

又届蒋公诞辰,国史馆亦出版《蒋中正日记》,在绿营数十年政治去蒋化工程后,台湾的年轻一代对于蒋中正已无太多印象,但事实上,蒋中正早年听取专家建言,推动赋税改革与资讯化,中华民国政府甚至在民国58年(1969年)就用电脑管理所得税,堪称位居世界前列,也因此奠定台湾创造经济奇迹的基础,这段历史不应或忘。

蒋中正自民国13年就任黄埔军校校长后,以东征、北伐的军事功绩很快成为国民政府的领袖人物,事实上,蒋氏深知政治、经济、心理皆为建设国家与军事现代化的基础,蒋中正很早倡议国民政府财政统一,扭转原先有枪就能包揽地盘自行收税的状况。

九一八事变后,蒋中正黯然下野,但没有多久,国民政府政治、经济都呈现摇摇欲坠之象,日本又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于是蒋中正又被推选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身分,回到政坛当中,中国若欲与日本相抗衡,则非加强各种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发展经济不可,蒋中正于是创设了国防设计委员会,延揽大量专家,调查工业现况,发展重工业。与许多传言相反,蒋中正是一位能够尊重专业意见,听取专家建言的领袖人物,国防设计委员会后转型为资源委员会,并于抗战时期成为经济部的重要部分,今日台湾电力公司企业标志上的三个同心圆,即代表着资源委员会的符号。

蒋中正曾在民国57年左右时自述,自己感到,只有在八二三砲战结束后这十年以来,才真正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因为抗战,蒋中正规划的施政蓝图被无情摧毁,国民政府以极其贫弱的资源,独力抗战4年有余,虽然中华民国在太平洋战争后成为同盟国家的重要成员,但国力、资源与地位不相匹配,抗战胜利之巅很快化为数年后国共斗争的失败,蒋中正只能继续在台澎金马试图继续其理想。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台,蒋中正与政府要员,更抱持着痛定思痛的决心,中华民国仍旧在国际社会上代表中国合法政府,美国政府也恢复美援,在风雨飘摇中,蒋中正运用连续14年,每年约一亿美元规模的美援,使台湾地区从战争破坏中恢复元气,推动经济建设,中华民国也运用中国合法政府身分,取得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相关援助。

蒋中正听取刘大中等四院士财经建言。(图/作者丘智贤提供)

至政府迁台十余年后,台湾地区的经济又面临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美援既因经济发展而停止,政府也需要针对未来经济发展思考方策,民国56年7月,蒋中正特别邀请刘大中、蒋硕杰、顾应昌、费景汉4位旅美学人,在梨山行馆讨论台湾财经改革,夜凉时分,蒋中正特别请侍从为几位专家各送去一件外套,也显示了蒋中正的处事日常,刘大中等人建言,政府应该重视总体经济,政府的各项支出,不能同时并进,而要求得集中分析与平衡考虑,为筹措各项建设资金,政府应该立刻改善现行税制,减轻生产原料与工具上的关税、货物税、间接税,加强直接税。

蒋中正对于刘大中等人的建议,经充分了解后,予以完全支持,政府成立行政院赋税改革委员会,本身健康并不甚佳的刘大中,受聘为主任委员,全力投入工作,修订所得税法、奖励投资条例,创设财税资料处理及考核中心及稽核组,运用资讯方式,持续加强稽征,使得我国原本以间接税为主的赋税结构,改以直接税,作为主要岁入来源。

财税资料中心首台电脑主机CDC3300型。(图/作者丘智贤提供)

为了稽征直接税,即个人所得税,蒋中正听取刘大中建言,购入当时还几乎无人知道的电脑,管理赋税资料,当时的电脑主机,储存量只有32K,面对外界的质疑声浪,是否浪费公帑,蒋中正批示「应照办」、「如期完成」,充分尊重专业;改革不能光是依赖硬体,为了扭转原本赋税稽征讲人情、走后门的弊病,刘大中也大量拔擢刚刚走出大学与研究所校园的青年人才,不仅让税务机关气象一新,更为之后数十年的财经建设,养成了基本骨干,中华民国财政部更曾向新加坡、沙乌地阿拉伯等多国派出财税顾问,成为他国心目中的标竿。

尽管赋税改革初期面临许多困难,但步上轨道后,充分确保了政府的建设财源,使台湾经济发展得以稳定基础,也在同一时间,蒋中正又决心推动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并开始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台中港等重大建设,拚经济,当然需要良好的人才与基础建设,蒋中正念兹在兹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的企图心,还是基于为了实现孙中山建设中国遗愿的强烈责任感。

大概没有任何编剧,可以摹写出蒋中正漫长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既成功统一中国,又成为世界领袖,但所经历的重大挫折与失败,也世所罕见,心思虔诚的蒋中正并未轻易放弃,而是用毕生的努力,试图为国家走出一条新路,在他逝世后未久,身受绝症所苦的刘大中,选择服食安眠药辞世,刘大中对于蒋中正的知遇之恩,以生命回报,更让所有的民众继续分享经济建设的成果。

在多数民众都希望政府好好拚经济的今日,回顾蒋中正推动改革的历程,体会政治人物应有的责任感,当对今日深有启示。

(作者为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