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闽南语改称台湾台语 冗赘又不务实(钟重发)
教育部拟将行之有年的「闽南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更名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图为幼儿园闽南语闯关活动。(教育部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日前教育部迳将「闽南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改成「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有学者认为「台湾台语」用到两个「台」字,词义冗赘不通;大批网民讽刺用「台湾台语」替代「台语」,这是「乞丐赶庙公」的霸道行径;反对党人士则认为赖清德要推的不只是「台湾台语」的正名,而是让「台湾台语」成为「台湾国语」——成为「台湾国的国语」。
关于「正名」的重要性,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即有明确阐释。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子讲执政要先正名,但学生子路认为孔子迂腐,明明已实掌政权了,干嘛还要正名呢?接下来孔子就给子路上了「正名」何其重要的一课,其后就是我们耳熟能详「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的一套说词。
民族、语言和宗教都有跨越政治实体界线的特质,因此同属闽南、讲闽南语、拜妈祖的华人,可分属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等三个不同的政治实体,而且同样在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等三个不同政治实体里,也都有来自粤东、讲客语、拜三山国王的客家人,三个政治实体也都有讲普通话/国语的外省人。
因而语言是族裔寻根的最重要依据,从民众讲出的语言,大可猜出他现在的居住环境或族裔源流。就如同英国人和美国人虽都同讲「英语」,但没有学过语言学专业的民众,只要看过几出英、美戏剧,通常就能分辨出同属讲「英语」的,是英国人或美国人。就像在日本听到有人讲「闽南语」,通常就能猜得出这位讲「闽南语」的,是来自大陆、台湾或新加坡。同样在日本听到有人讲「客家话」,通常也能猜出讲话的人来自大陆、台湾或新加坡了,纵使讲国语/普通话的,一听都知来自何地。
因此,在台湾说到「闽南语」,就知一定是台式的「闽南语」,也就是俗称的「台语」,把他称为「台湾台语」,反倒有点不伦不类了。总不能把在台湾讲的国语也称「台湾国语」、客家话叫「台湾客语」、原住民语叫「台湾原住民语」吧!如此的称法,真有点「脱裤子放屁」,政府就不嫌冗长累赘吗?(作者为空大讲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