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增温开始影响高纬地区 北台湾珊瑚大规模出现白化

野柳海域5米深的白化珊瑚群聚,此为萼柱珊瑚白化物种。(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提供)

气候变迁不仅造成世界各地屡屡打破高温纪录连带使得海水增温,中央研究院更首次记录台湾北海岸珊瑚群聚大规模白化现象,显示海水增温开始影响高纬度的珊瑚群聚。

今年5月起,西太平洋热浪集中东亚大陆边缘,包括日本韩国中国东南沿海、台湾周边与南中国海北部,异常高温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不仅创下台湾的高温纪录,美国海洋大气总署全球珊瑚白化监测,也针对台湾北部、垦丁与东沙环礁发布一级珊瑚白化预警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昭伦表示,台湾北部、东北角较高纬度珊瑚,属于「非礁型」的边缘群聚,因长年水温较低,不同于低纬度的垦丁、东沙、绿岛兰屿小琉球等「典型珊瑚礁」,容易暴露于高温的白化风险之中;因此,过去也被认为是珊瑚与珊瑚礁共栖生物,面对气候变迁海水升温可以迁移的「避难所」。

然而,陈昭伦的研究团队自2000年起长期监测野柳国圣埔的珊瑚群聚,今年5到8月3米水深平均水温28.36度C,相较于2005年同期平均水温27.38度,上升了将近1度,最高温甚至飙到33度,已是过去15年所记录最高与持久的夏季高温。同时,亦发现此处的珊瑚群聚,发生明显白化现象。

陈昭伦表示,此次纪录到白化珊瑚共11科22属的石珊瑚与软珊瑚,其中以鹿角珊瑚科的细枝鹿角珊瑚和萼柱珊瑚群体50%以上的白化比例最高,白化程度最为严重,其次为轴孔珊瑚科与绳纹珊瑚科。他说,从路边就可清楚看到水深1至5米的珊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白化现象。

陈昭伦表示,高纬度珊瑚白化现象,显示海水升温已不仅冲击低纬度热带珊瑚礁,如垦丁、东沙环礁,或曾大规模白化的澳洲大堡礁,后续效应仍需持续观察与监测,也期盼入秋海温降低,能减缓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