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岛污水净化 提升环礁生态环境
兴建中的东沙岛高级污水处理设备。(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提供/林雅惠高雄传真)
东沙岛常驻人员现约200人,但岛上污水处理设施不足,高雄市政府争取前瞻计划补助办理东沙岛污水建设,工程已于2019年8月动工,工程物料由海运444公里送达,预计今年6月可完工,将岛上生活污水再净化,并让珍贵水资源再利用,提升环礁生态环境。
东沙环礁矗立在南海,行政区画分更早在1990年由高雄市代管,为旗津区的一部分,距离本岛有240浬、换算约444公里,地形完整包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浅滩、水道及岛屿等特殊自然地形,海域生态系统有如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由缤纷珊瑚群聚建构复杂的海洋栖地。
生活在其中有独特的珊瑚礁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而大洋中生物链最顶端的柠檬鲨更是不时造访,构成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东沙环礁在2007年成为全国第一座海洋国家公园。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表示,目前东沙岛上约有30栋设施或建筑物,常驻人员包含驻军及少许海洋国家管理处研究人员约200人,而平时的污水仅管理站采用高级处理供回收再利用,其余都是采简易处理,即类似化粪池方式,排放渗入土壤中或流入海域,影响岛内居民生活环境,更造成环礁生态污染。
水利局指出,即使从台湾本岛海运过去东沙岛需耗费整整1天,但为解决高市旗津区中兴里东沙住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污水问题,营建署及高雄市政府远赴东沙岛勘查岛内相关建筑物及其污水处理设施,研商改善对策。
水利局强调,由于东沙岛居民每日排放污水量、即日常生活用水约150吨至180吨,这些污水排放难免影响生态环境,因此规画东沙岛各建筑物污水予以收集,并采高级处理作为回收再利用供浇灌或洗车使用,一并改善岛内水源欠缺问题,完工后不仅解决东沙岛污水处理问题,更可提升环礁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