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菲律宾人民并肩抗日的中共游击队

反应华侨人民抗日游击支队初期作战的油画,此刻该游击队尚未获取美援,因此还是土8路的打扮,高举的也是「华支」自行设计的三星红星旗。(照片来源:华支退伍军人总会

除了有国军直接投入的印缅战场外,太平洋战争期间所有欧美列强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都有华人游击队在配合盟军对抗日本侵略者。而比起完全由共产党游击队主导的马来亚与泰国战场而言,同时拥有国共两支华人抗日力量的菲律宾又有着更特殊的地位。尤其是中共影响下的菲律宾华人抗日游击武装,更将在杜特蒂于明日访问北京进行「破冰之旅」之际,成为北京与马尼拉和好的精神指标。

位于马尼拉华侨义山上的华侨烈士抗日纪念碑,后方为有前中共外交部长钱其琛落款的抗日纪念馆。(许剑虹摄)

中共在马尼拉的活动

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而且国民党早从1911年开始就以同盟会马尼拉分会的名义在当地活动,所以共产党难以发展。从经济结构角度出发,菲律宾华侨的社会又极具资本主义与商业化的发展导向,更不利于中共的生存。大多数的华人只关注自己的生计,对于追求所谓共产主义乌托邦或者东南亚人民反抗欧美殖民主义的独立运动毫无兴趣。

共产党能够在菲律宾华侨中产生影响力的原因,与日本在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有密切关系。许多年轻的菲律宾华侨因为反对蒋中正的「安内攘外」政策,而相信中国共产党才是将侵略者逐出国门的唯一希望。曾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并接受周恩来指派在菲律宾活动的劳工运动领袖许敬诚登高一呼,成立了专门声援中共的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

同时,许敬诚还成立菲律宾华侨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同时谴责日本军国主义与「不抵抗」侵略的国民政府。中共发表《共赴国难宣言》后,左右两派的菲律宾华侨达成和解,将砲口对准日本这个共同的敌人。1937年11月,许敬诚又以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名义号召28名菲律宾华侨回国投入抗战。他们经由厦门返回内陆,并且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新4军。

后来,毛泽东似乎发现28人不足以培养出菲律宾华人的革命力量,所以又要求许敬诚在1939年选出25名干部大陆接受中共的政治与军事训练。许敬诚为了减少来自于国民政府的敌意,还特别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改称为名字比较中性的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其中一名叫王汉杰的干部,被指派到新4军直属教导队第3大队担任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1941年1月份,新4军因为不听从国民政府号令而遭到顾祝同将军指挥的第3战区部队围剿。王汉杰所隶属的新4军教导队遭到国军主力部队包围而损失惨重,他虽侥幸突围成功,但是却也成为第3大队少数存活下来的领导。为了避免这批未来在海外「输出革命」的政治干部被国府捕杀,王汉杰等菲律宾华侨奉命返回侨居地。

走向丛林的华人游击队。(许剑虹翻摄自华侨抗日纪念馆)

华人游击武装的组建

不久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菲律宾与珍珠港首当其冲遭到日军攻击。由台南起飞的日本零式战斗机,仅花了两天的时间便悉数消灭了吕宋岛上的美国陆军航空军主力,夺下制空权。许敬诚又将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改名为抗日护侨委员会,并主动与美驻菲高级专员沙里(Francis B. Sayre)联系,表达左派华人愿意全力配合美军作战的意愿。

他们旋即于是在麦克阿瑟将军的同意下,被编入美菲联军的战时服务团(Wartime Service Corps),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许敬诚也充分利用左派华人被编入美菲联军的机会,让他们接受了一些基本的军事训练。只是在麦克阿瑟将军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后,预料到华人必定遭到日军报复的许敬诚命令抗日护侨委员会集体往郊外撤退。

抗日护侨委员会分三条路线撤退,许敬承带领以400名干部为主的队向北撤退到中吕宋的布拉坎(Bulacan)省,王西雄则带领由妇女与儿童组成的眷属往南吕宋的内湖省白杜社(Paete)方向逃亡。至于王汉杰与蔡建华等战时服务团的军事干部则进驻班巴加省(Pampanga)的圣费尔南多(San Fernando),并在当地依据毛泽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思想组建游击队。

此刻日军正集中精力进攻巴达安半岛(Bataan Peninsula)的美菲联军,无暇顾及在他们眼皮下活动的华人左派游击队,于是许敬诚便利用此一机会带领手下的政治干部们到班巴加省与王汉杰会合。美菲联军在巴达安半岛向日军投降缴械后,许敬诚见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并命令菲律宾抗日护侨委员会的政治干部回到马尼拉从事地下工作。

至于熟悉各地方言的军事干部,则被安排参加由菲律宾农民协会组织的自卫队并投入抗日游击战。1942年3月13日,许敬诚留下的军事干部在菲律宾女中豪杰古拉拉(Felipa Culala)的带领下,于曼地利(Mandili)伏击下乡扫荡的40名日军与60名替占领军工作的菲律宾警察,打响了左派华人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打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战斗后,古拉拉目睹日军援军到来而下令自卫队撤退。尽管他们没有给日军造成实质上的伤亡,他们仍在当地群众心中打出了威望。更重要的是,手里只有一把手枪的华侨左派青年们在此次伏击战的行动中得到了古拉拉的肯定。从此刻开始,他们被正式赋予了与农民协会自卫队一起作战的资格。

1942年3月29日,菲律宾共产党领袖塔鲁克(Luis Taruc)将包含农民协会自卫队在内的各地抗日武装集结起来,成立了外号为「虎克党」(Hukbalahap)的菲律宾人民抗日军。与其他美菲联军残余部队组织的抗日武装不一样,「虎克党」既抵抗日本人,也反对由美国扶持,准备在战后宣告独立建立共和国的菲律宾自治政府,誓言建立一个实施马克思主义的新国家。

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刚成立时,麾下共有六个支队,平均每一个支队有100人的兵力。许敬诚领导下,已被改名为抗日反奸大同盟的护侨协会积极鼓励中吕宋地区的华侨青年参加「虎克党」,以扩大华人的影响力。塔鲁克十分欣赏这群受过毛泽东思想洗礼的革命干部,安排他们以七到八人编成一个班的方式编入了人民抗日军各个支队参战。

草创时代的华侨人民抗日游击队缺乏照相机,因此只能够靠油画反映他们当年长征的情况。(许剑虹翻摄自华侨抗日纪念馆)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只是随着越来越多华侨加入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双方因语言还有生活习惯差异所产生的摩擦也越来越频繁。尽管许敬承、王汉杰与塔鲁克同是社会主义的信仰者,但是双方却有完全不同的革命目标。许敬承与王汉杰从头到尾都只把菲律宾的武装斗争视为中华民国对日抗战的一场「外线作战」,而不像塔鲁克那般视之为祖国的解放战争。

为了克服双方存在的巨大差异,塔鲁克接受了许敬承的建议将菲律宾人民抗日军下的华侨队员从各支队中独立出来,成立一个完全听命于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的游击队。5月19日,纯粹由华侨组成的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支队宣告成立。而之所以将这支部队命名为48支队的原因,则完全是为了效法新4军与8路军的革命精神。

不过,第48支队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称,那就是简称为「华支」的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刚成军时,「华支」仅有52名队员,并装备七支由人民抗日军「借」来的步枪与两支手枪,根本上毫无战斗力可言。然而许敬承与王汉杰却相信,他们的队伍在接受菲律宾抗日游击战争的洗礼后,终将回到大陆与8路军还有新4军合流,推翻「专制腐败」的国民政府,建立真正的中华民国。

担任「华支」队长的,恰恰就是先前到大陆参加新4军的福建省晋江人王汉杰,政治指导员则是广东人余志坚。由于菲律宾华侨人口结构主要是由闽南人组成,「华支」的成员也大多数是以闽南人为主。此一优势,让他们更能够与在日军中服务的台湾籍日本兵打交道,套取敌人的重要情报。另外,也有相当数量的广东籍华侨在「华支」服务。

「华支」成军初期,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虎克党」针对日军运输线发起些规模有限的攻势。只是这种小规模骚扰积少成多以后,对于时时刻刻担心盟军反攻的日本人而言也是带来了不少的心理伤害。出于巩固占领区治安,并确保战略运输线的通畅,驻扎于菲律宾的日军第14军针对「华支」在中吕宋的根据地发起大规模扫荡。

面对日军来势汹汹的攻势,无力抵抗的「华支」只能够向南吕宋方向转移。「华支」的老队员们,习惯将这场战略转移与毛泽东指挥红军流窜延安的「25,000里长征」相提并论。目前居住于马尼拉,当时20岁不到的李康希就亲自经历了这场长达500公里的小规模「长征」。李康希表示在那段旅程当中,游击队的队员们都处于挨饿状态。

回忆起这段岁月,李康希深感骄傲。他对在2015年4月前往马尼拉专访自己的《中时新闻网》记者指出:「没有粮食,我们就在山里沿途搜寻野果充饥。偶尔找到香蕉、木薯,就已经算是绝妙美食了。我和战友们风餐露宿。鞋子烂了,只能光脚步行脚踏荆棘,爬尖石。下雨时,没有雨衣披,就摘下热带植物的宽大叶子遮挡。」

不过最令李康希感到难忘的,是对毛泽东游击战思想的领悟。比起同时在菲律宾活动的国民党游击队而言,「华支」的特色在于重视组训民众。李康希表示「华支」开宗明义就是要打「人民战争」,因此游击队员都必须要走到群众里面去工作,无论这些群众是华人还是菲律宾人。他们必须要与所有能够接触到的民众打成一片,才能够「如鱼得水」。

当然,「华支」也明白自己没有能力与日军硬拚,所以也把毛泽东「敌强我弱,敌进我退」的训话掌握的很透彻。游击队每当袭击占领军某一据点,就有令民众可能遭遇到日军残酷的报复,所以除非确保能得到盟军的充分配合,「华支」绝对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进入1944年10月,伴随台湾海空战的爆发还有美军在雷伊泰湾的登陆,「华支」反攻的号角也响起了。

被纳入美军体系的「华支」在出战前与华侨各界代表集会,可能是出于其左派武装的「反帝」特质,他们刻意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举得比星条旗还高。(照片提供:华支退伍军人总会)

与美军并肩作战

与同时跟日军还有美菲联军对抗的「虎克党」不一样,抱有强烈中华民国本位主义的「华支」配合延安的政策,把日本人视为「头号」敌人,并积极配合「次要敌人」美军的反攻行动。根据李康希的回忆,「华支」第2大队与第3大队于1945年2月3日被编入美国陆军的第1骑兵师与第11空降师,配合美军进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美军第11空降师发放给「华支」的队员证,上面可看到代表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徽。(许剑虹翻摄自华侨抗日纪念馆)

从此刻开始,「华支」就再也不是先前那种简陋的农民游击队穿着打扮,而是全副的美式装备。若从美军遗留的档案照片来看,他们的模样显然从原本的「土8路」摇身一变成为了战后在台湾的国军。获得美军飞机、砲兵与战车支援的「华支」也是势如破竹的攻入了马尼拉,并且得到抗日反奸大同盟的全力配合。此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暗杀与日本人合作的华人领袖。

李康希骄傲的表示,「华支」的成员率先攻入了由日本人扶持,亲近汪精卫政权的华侨协会,并且在旗杆上升起了沦陷后在马尼拉上空飘扬的第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他指出,重庆在马尼拉的地下组织,包括直属中国国民党驻菲律宾总支部的菲律宾华侨义勇军密切合作,双方之间完全没有左派与右派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

脱离游击队身份,全副美式装备的「华支」已经完全没了8路军的土味,看起来反而更像是国军。(照片提供:华支退伍军人总会)

就连洪门弟兄,也组织了菲律宾华侨抗日锄奸义勇军同「华支」一起行动。那是菲律宾华人史上最空前绝后的团结时刻,但却也促使日本人狗急跳墙,在马尼拉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屠杀。李康希表示,包括华人与菲律宾人在内,日本人在马尼拉杀害了共计10万人。这是残忍程度完全不下于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也为菲律宾人民所铭记在心。

没有亲历马尼拉大屠杀的李康希,仍用肉眼目睹了日本人在仙答洛(San Pablo)针对华人的暴行。1945年2月24日早上8点,奉派在仙答洛担任交通员的李康希,就听到替日本人工作的菲律宾爱国者协会(Makapili)成员在敲锣打鼓,要求15岁到45岁的人到郊外去挖战壕。李康希指出,住在日军占领区的平民百姓时常被日本人动员去修筑防御工事,所以一开始他并不在意。

只是李康希随后又收到来自「华支」要地下工作人员躲入树林里的情报,于是他马上预料到会有大事要发生。他指出,在正常的情况下「华支」会事先警告华侨回避,但是那一次情报掌握不及,根本来不及疏散民众。日军命令所有去上工的华侨男子集中到事先挖好的战壕里面,每五个人绑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用刺刀刺杀。

反映仙答洛大屠杀的油画。(许剑虹翻摄自华侨抗日纪念馆)

根据少数逃离屠杀现场,冲入树林为「华支」救出的被害者描述,日本人从早上杀到下午五点才停止。杀完男人以后,日军还将仙答洛所有有用的物资洗劫一空,然后放一把火把整个城市烧到只剩下一条街。李康希指出,最后整座城市几乎被杀到只剩下老人、女人与小孩,这是令菲律宾全体华人永远无法忘记的种族清洗。

也因为这场屠杀针对的是不分党派的所有华人,在现场一同聆听李康希老先生口述历史,拥有中国国民党员身份的菲律宾华侨义勇军同志总会秘书长蔡韵玲也忍不住流下眼泪。为了纪念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菲律宾华人于2015年2月24日在当地竖立起「菲律滨南吕仙答洛抗日侨胞殉难纪念碑」,并邀请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在上面落款。

无论是参加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抵抗运动者,都在菲律宾遭到日本占领期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李康希表示,他那参加了「华支」的二哥李如炮,就在执行任务时遭到日军逮捕而丧命。虽然有惨痛的牺牲,但同时也有胜利的喜悦。1945年4月,出于瓦解日军士气的目的,「华支」又发表《告祖国沦陷区及台湾朝鲜被敌强征来同胞书》,鼓励台籍与朝鲜籍日本兵投降。

来自福建省晋江县的李康希,表示自己小时候就读过清朝乙未年割让台湾的历史,因此对于与闽南只有一海之隔的同胞十分同情。出于这种大家都是闽南人的情怀,「华支」队员都打从心底里面把台湾人当兄弟看待,积极主动游说台籍日本兵投降。他本人就曾经冒险将包着《告祖国沦陷区及台湾朝鲜被敌强征来菲同胞书》的石头丢到日军营房,希望能吸引台籍日本兵的注意。

许多台籍日本兵深受感动,带枪投靠游击队,甚至还充当「华支」的翻译人员,协助游说其他的日军放弃抵抗。当时美军普遍将台湾人视为日军虐待盟军俘虏的帮凶,到处在搜捕台籍日本兵的下落。靠着「华支」这个左派兄弟的暗中协助,并赋予游击队员的身份,很多台籍日本兵方可脱离同盟国的战犯审判,平安回到故乡台湾。

菲律宾政府颁发给华侨抗日纪念馆的碑文,肯定「华支」的贡献。(许剑虹摄)

「中」菲友谊的奠基石

马尼拉收复后,华侨抗日游击队内左右两派的意识形态之争立即浮上台面。「华支」的成员因为反对蒋中正对共产党开战,同时又怀疑国民党驻菲律宾总支部暗中窝藏与日本人合作的前华侨协会成员的关系,而与右派人士闹翻。伴随着国共内战的降临与海峡两岸的分裂,支持中华民国的右派与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左派更是分道扬镳。

刚刚获得美国许诺而独立的菲律宾共和国,不仅是自由世界的一份子,在总统季里诺(Elpidio Quirino)的领导下,还与大韩民国一起加入蒋中正提倡的亚洲人民反共联盟。1950年韩战爆发后,菲律宾主动派遣1,496名官兵到朝鲜半岛配合联合国部队参战,并且追随美国对中国大陆实施经济封锁与围堵政策。而在菲律宾国内,左派的声音更是遭到全面压制。

在「华支」的布章上也可看到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证明无论左派还是右派的华人抗日团体,当年都视中华民国为正统。(许剑虹翻摄自华侨抗日纪念馆)

这段时间,不要说承认「华支」在二战期间的贡献,任何左倾的华人都会遭到马尼拉当局的刁难与调查。尤其是在「虎克党」起兵造反的60年代,马可仕(Ferdinand Marcos)的政府为了得到蒋中正的支持,还会配合警备总司令部将言行可疑的华侨引渡回台湾受审。只有持续效忠中华民国政府的右派华侨,才能够得到与菲律宾二战老兵同等的尊敬与待遇。

至于回到大陆的「华支」领袖,刚开始则被周恩来安排从事外交或侨务工作。许敬诚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王汉杰则当到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侨委。可是他们无一幸免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许敬诚被扣上了「美蒋特务」的帽子活活批斗而死,而王汉杰虽然渡过了难关,但还是免不了遭受整肃。无论是在菲律宾还是两岸,当过「华支」的老华侨都不免遭到政治迫害。

一切要等到菲律宾在197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后,「华支」的贡献与地位才得到马尼拉政府的承认。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左派华人,也才被允许站出来组织华支退伍军人总会,回忆自己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青春岁月。有趣的是,由于左右两派的抗日团体在战时比较少发生摩擦,所以在中共与菲律宾建交后,支持台湾与大陆的侨团都还能共同纪念抗战,这种情况在海外侨社是相当少见的。

在纪念「华支」的纪念碑前,意外看到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致赠的花圈。(许剑虹摄)

海峡两岸的官员也因此从善如流,在前往马尼拉「华侨义山」参加相关纪念活动的时候,都会向彼此英雄的纪念碑献花致敬。《中时新闻网》记者在2015年前往左派团体为纪念「华支」而竖立的「菲律宾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时,就看到驻马尼拉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赠送的花圈。这最关键的原因,可能在于「华支」在战时并未否认自己是中华民国在海外的抗日游击队。

只是随着中共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近年来菲律宾官方在相关的历史论述上已经一面倒的只提「华支」,并且边缘化重庆系统的抗日团体,亦让不少支持中华民国的侨社感到失望与不公。不过形式比人强,早在杜特蒂还未上台前,北京对马尼拉强大的政经影响力就足以让战时无论是左派、右派甚至于华侨协会亲日派人士的后人,都无法拒绝出席由中共大使馆在马尼拉举办的活动。

在华支退伍军人总会的标志上,可以看到美军第1骑兵师与第11空降师的师徽,象征着「华支」一度是美国陆军单位的历史。(许剑虹摄)

在可见的未来内,杜特蒂势必也将不断借由提起「华支」的历史来争取北京的支持,就如同他前阵子提醒欧巴马美国人曾经屠杀菲律宾人的历史一样。令人感到耐人寻味的是,中共拉拢杜特蒂的目的是为了反制美国,但是若提到「华支」的历史,却又无法回避该部队在反攻马尼拉的最后阶段已经是美国陆军的一部份。毕竟就连在由华支退伍军人总会设计的标志上,都存有第11空降师与第1骑兵师的师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