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业保获利 运价逆势喊涨

国内业界解读,货量不足、运力增加,供需失衡导致运价杀声隆隆,低运价已让部分航商、航线开始赔钱。马士基率先喊涨,无非塑造护价氛围,希望其他航商跟进,因为只有一家喊涨不会成功,只要有船公司担心船装不满、怕掉货,杀价抢货,运价战就没完没了。

今年美国线在7月1日已第三度喊涨,多家航商、货代业者透露,目前亚洲到美西线、美东线每40呎柜实际涨幅约300、400美元,不如预期,目前运价只是回到美西线1,400~1,500美元、美东线2,350~2,450美元水准。业者透露,航商涨价通知三连发,除7月初喊涨,接着7月中、8月初也想涨。

据了解,美国线前两次涨价成功,包括4月中喊涨约600美元、6月1日喊涨约400美元,但没多久就开始回吐,因此航商透过反复操作,希望达到筑底再拉高的护价目标。此前,美西线最低来到1,000美元、美东线最低来到1,900美元,被视为多数船舶的成本防线,航商一面加码减班缩舱,一面喊涨运价因应。

业界分析,美国线货载7月稍有起色,较5、6月增加,但不比疫前,随着运价大跌,中小型船舶退出市场,航商7月顺势喊涨,被认为涨价成功机会稍高;反观欧洲通膨严重、经济况状不好,尽管进入第三季旺季,货量仍在低档盘旋,现在运价都还有些微调降,每40呎柜约1,100~1,250美元,濒临成本线或以下。也因此,马士基这次站出来喊涨,被视为难度高,下周定舱量是否冲出来,将是观察指标。

除战争、通膨、升息等变数压抑运输需求,新船持续下水增加运力,持续拉大供需失衡缺口,也是让运价欲振乏力的关键。根据统计,上半年运力增幅已逾5%,光是6月亚洲到美国线舱位就大减逾23%,仍不足以支撑运价,新造的万TEU级大船主要配置在西北欧线,是这次运价下滑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