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林鸮是男宝宝!全身毛茸茸 「新手父母」喂饭手超抖

保育员新手爸妈般,绷紧神经细心照顾褐林鸮宝宝。(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台北市立动物园采人工孵化的褐林鸮宝宝,出生满1个月又19天啰!研究人员透过蛋壳上残留的血液进行化验,鉴定出牠的性别男生;由于动物园第一次以人工育雏的方式照养褐林鸮宝宝,成为新手爸妈的保育员们都绷紧神经、全力以赴,要好好照顾褐林鸮小宝宝,确定宝宝有吃饱、一切没问题后才敢放心回家

园方表示,褐林鸮小宝宝的体重由刚出生时的39公克,快速增加到约650公克,原本细细的双脚发育得非常强壮,在尖爪的辅助下,已经可以牢牢地自行站在木桩上;双翅也长出褐色飞羽。白天的时候保育员会让小宝宝离开育雏箱到处走动,增加活动量,看牠踏出稳健的步伐,时而转动头部或拍拍双翅伸伸懒腰的可爱模样,保育员们的心情就跟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般,感到十分骄傲和欣慰。

▲双翅也长出褐色的飞羽。

31岁的褐林鸮爸爸「ㄎㄎ」是动物园资深动物代表之一,于2013年跟「宝咖咖」配对成功,由于褐林鸮是台湾猫头鹰家族中,体型仅次于黄鱼鸮的大型猫头鹰,由于其个性机警,行踪向来神秘,学者们对于这类大型猛禽不太有机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目前对于牠们野外族群的分布和生态习性等了解十分有限。所以当拾获褐林鸮的「弃蛋」同时,负责孵化及人工育雏的保育员们,就开始分头研究照养方式,并透过电子邮件与日本的猛禽专家们进行经验交流;而在「弃蛋」的人工孵化期间,保育员也必须定期照检记录胚胎的发育状况

▲鸟爸爸负责捕捉猎物带回巢中交由妈妈用尖锐的喙将猎物撕成小块小块喂给雏鸟

褐林鸮的公母鸟外观上不易分辩,研究显示目前全世界大部分的猫头鹰,雌鸟在体型上会长的比雄鸟大,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逆雌雄二型性」RSD(Reversed Sexual Size Dimorphism),推论体型上的差异是为了因应育雏时的分工而演化的结果,孵化的初期通常是由鸟爸爸负责捕捉猎物带回巢中,交由鸟妈妈用尖锐的喙将猎物撕成小块小块喂给雏鸟,等到雏鸟长大些,鸟妈妈才会共同加入捕捉猎物的行列,因此当公鸟的体型小较轻盈时有利于飞行;而母鸟的体型大能囤积较多的能量有助于孵蛋及育雏。

保育员每日定时定量喂食3餐,他们也必须早早进办公室准备一天的食材,到了晚餐时间,为了缩短与下一餐的间隔,还特地延迟下班时间,从容地将小宝宝喂饱,确认一切没问题后才敢回家。园方打趣表示,有保育员到家后还很挂念小宝宝有没有待在保温箱中好好睡觉,相信这些患有「分离焦虑症」的保育员,随着雏鸟长大独立后会自然痊愈的。

▼在尖爪的辅助下,褐林鸮宝宝会牢牢地自行站在木桩上

▼更多精彩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