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入侵台湾河川生态?「琵琶鼠」原来长这样

琵琶鼠也常常透过宗教团体的放生活动而进入台湾河川。(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今年是鼠年,你知道在水面下也存在着另一种不一样的「鼠」吗?「琵琶鼠」是许多种身披骨板、底栖型鱼类的通称,牠们原生南美洲,因号称可以吸食清理水族壁上藻类,或是因奇特的外型,而被引进台湾,坊间又称牠们为「清道夫鱼」或「垃圾鱼」。

琵琶鼠长大后变得相对狰狞恐怖的外表,也成了牠们容易被弃养的原因之一。(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琵琶鼠」或被称作异形」,其实是多种鱼类的通称,属于鲇目(Siluriformes)、棘甲鲇科(Loricariidae),原生地为南美洲巴拿马巴西哥斯大黎加巴拉圭等地,牠们左右两边的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因此可以吸附在水族缸上,80年代开始由水族业者引进,卖给顾客养在水族箱内,负责吃箱底的藻类秽物净化水质,因牠们奇特的外观加上清扫能力,吸引不少粉丝喜欢。

台湾河流里的原生物种,迟早将被这群外来饕客淘汰出局(琵琶鼠)。(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但琵琶鼠进入水族箱后的表现却未必如饲主所预期,因为缸壁上的藻类并非牠们的最爱,当有好吃的饲料可以选择时,牠们也能呈现仰式将浮在水面上的饲料吃光,并不想委身当清道夫,当然也不会再卖力去清洁缸壁了。

除了发现琵琶鼠清理水族缸的效果不如预期之外,长大后变得相对狰狞恐怖的外表,也成了牠们容易被弃养的原因之一,而弃养者往往是将水缸河里一倒就了事。除了民众弃养之外,琵琶鼠也常常透过宗教团体的放生活动而进入台湾河川,虽然放生动物的本意是好的,但当今的宗教放生活动演变成刻易捕捉、购买的供需架构,同时往往在没有考虑到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下,轻率将许多外来物种放至本土野外环境中,让类似对环境适应力极强的琵琶鼠,就此在台湾水域落地生根。在野外的琵琶鼠体型越长越大,大到一般的大鱼鸟类办法吞食时,牠们再也没有天敌压力;优秀的刮食能力收割河流里的水生植物,连带底层小鱼鱼卵也会被吞下肚,就此繁衍越来越多,大幅压缩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

轻率将外来物种放至本土野外环境中,让类似对环境适应力极强的吴郭鱼,就此在台湾水域落地生根(詹德川摄)。(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

除了琵琶鼠,还有吴郭鱼、福寿螺斑腿树蛙等外来种生物,一旦让外来种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又因为缺乏天敌、繁殖快速,对原生本土生物造成严重的侵害,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平衡。水下的「鼠」患无法轻易结束,台湾自然生态早已出现被外来种大军入侵的危机,为了美丽福尔摩沙,请大家别随意弃养宠物,更不要随意放生外来种生物,让生态回到原本的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对环境适应力极强的琵琶鼠。(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