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雨/不认识林奕含,让我这几天很焦虑
文/及时雨
不晓得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最近这几天,总是觉得心情焦虑,仿佛自己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是的,我不认识林奕含,这个名字连听都没听过。
我觉得自己很落伍,甚至开始怀疑:每个人都在聊,却只有自己听不懂,难道问题真的是出在我身上?
最近这几天,林奕含的新闻攻占了所有的媒体版面。打开脸书,点一下批踢踢,放眼看过去,几乎清一色都是林奕含的新闻。
「最新曝光的林奕含生前访谈」、「林奕含是9.2的可能性多高」、「林奕含:这是一个女孩子爱上诱奸犯的故事」、「林奕含有没有爱过陈星啊?」、「林奕含案火烧到中国去了」、「林奕含3,500字独白,令人深思的10句话」、「陈星发声明:和林奕含交往过」……。
几乎每一条新闻都在批踢踢形成了热烈的回响。甚至连对岸中国大陆的音乐软体「网易云音乐」上头,都有人为了林奕含特别开设一个电台节目:「冰封即利刃,利刃即冰封—记住林奕含」。
▲网易云音乐上头也出现了林奕含电台节目。(图/翻摄自网易云音乐)
看着这些文章、纪念报导甚至电台节目,我只有一个感受:「见鬼,我真的如此落伍了?」当整个社会围绕着一个事件打转时,你听不懂,或没有感觉,就仿佛被整个社会给抛弃了一样:「落伍、没用、老人,没Sense。」
偏偏,我对于林奕含的周边新闻真的提不起兴趣啊!这让我觉得有些自责。偏偏社群网站当道的时代,因为演算法极大化流量的缘故,很多事件会快速的滚雪球滚起来,让你以为全世界都在乎这件事,其实并没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整个台湾社会仿佛进入了一种「资讯焦虑」的状态当中。照道理说,人们被超级多的资讯、对话给包围时,应该是会感到相当烦躁与疲惫的;但是台湾人所呈现出来的反应,却完全相反:对资讯极度饥渴、需要,仿佛不把自己的时间给完全填满,就不会善罢甘休一样。
真正让人害怕的,是「没被填满」的感觉,仿佛没有将那些的垃圾资讯塞进脑袋,没有将自己逼到极限,没有让自己精疲力竭,就会跟不上时代一样。
我试着描述几个现象,看看是否你也一样:
一、明明没有要干嘛,却总是一次又一次的点开脸书、点开通讯软体,期待有人刚好在找你。
二、又或者,你只是在桌面滑过来,又滑过去,看起来好像很忙碌,但其实什么也没做。
三、看新闻的状态是「无意识」的,你其实并没有特别主动想知道什么消息,就是习惯性的一直看下去,大部分是对方喂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
四、每天看这些琐碎破事,就占据了你绝大多数自由时间。
五、甚至,你也不怎么看书了,只滑脸书。
六、当公众议题出现时,尽管你没什么兴趣,还是会选择跟风、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
这种资讯焦虑症其实并不是一种病,它也没办法治疗;并不是说你强迫自己多看几本书,就会好起来的。原本你以为,让自己忙一点、多读一点文字,多看几部影片,焦虑就会缓和一点:没想到,这种「孤独式的忙碌」,却让人更焦虑了,这是属于现代人的焦虑。
更可怕的是,这种现代人的焦虑,时常是「不自觉」的:你整个人就这么深陷其中,身边的家人、朋友也深陷其中,没有人觉得哪里不对。就是莫名其妙的,发现自己变得不那么自由了,心思变得不那么开阔了,人也变得郁闷了。
在察觉了自己的状态后,我试着对自己做出一些调整,虽然不一定对你有用,但还是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的:
我发现一个现象:当人们开始关注破碎资讯时,经常是处于一个「凌乱、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状态。把手上必须完成的、想要完成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列出来,审视进度,你会发现焦虑感直接少了一半。
这边并没有要强调,运动对身体多好云云,重点是在「立即有成就感」。想把自己从凌乱中拉出来,成就感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让你明确的知道,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
资讯焦虑,有一部分是源于「担心自己在浪费时间」。然而,你越担心、往往浪费的时间就越多。
是的,写文章可以有效缓解资讯焦虑症。当你从资讯的「接收者」变更为「供给者」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自己具有某种资讯主导权,不再感到焦虑不安。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很容易被网路资讯浪潮给搞得焦虑不安,不妨也试试看以上几招。惟有跳出来、看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身处什么位置,才不会在茫茫的资讯海中迷失自我。
好文推荐
及时雨/请问总统:我退休时劳保仍破产该怎办?
及时雨/纯文科生收入无法破十万?乱讲!
●及时雨,现为媒体工作者、部落客,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