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卵巢肝臟最毒 死亡率逾6成

河豚毒素在哪里 制表/元气中心

卫福部食药署副署长林金富说,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卵巢、肝脏、肠、皮肤,甚至肌肉组织中,属神经毒素,强度与麻痹性贝毒相当,约为氰化钠的一千倍以上,加热也无法破坏;食用后十至四十五分钟产生唇舌发麻、手麻、脚麻、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死亡率百分之六十一。

林金富表示,河豚种类多,且外观不易辨识,最好的自保方式为避免捕捉及食用来路不明的水产品;另建议餐饮业者不要贩售河豚,以免误食,如在食用水产品后产生疑似中毒症状,应尽速就医,并保留食余检体,以利正确诊断与治疗。

林金富指出,近五年河豚中毒通报共有三件,二○二○年二例,造成四人中毒、无人死亡;另一例则是本次案件,九人中毒、其中一人死亡;曾发生误食的姑婆芋,同样二例,总计四人中毒,无人死亡。

「食用河豚料理,应到专门料理河豚的店家,切记不可自行料理。」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说,河豚的卵巢、肝脏为剧毒部位,如果为栗色河豚,则连肉都有毒,因其外型与无毒的黑鲭河豚相近,常被误认,造成误食。

杨振昌说,食用河豚中毒,约在二小时出现眼睛睁不开、嘴巴麻、舌头麻、说话不清楚等症状,六小时后手脚麻痹等症状,提醒二至六小时内尽速就医。

台北长庚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陈贤一说,与一般食物中毒相较,河豚中毒更为危险,严重神经学症状恐造成呼吸衰竭、致命,务必赶快就医,并主动告知急诊医师曾吃过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