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研究大突破! 阴性后中断治疗者 肝病死亡风险降逾6成
林口长庚医院肝胆胃肠科教授简荣南。(长庚医院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林口长庚及基隆长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针对1087名肝硬化B肝患者进行10年追踪,发现病毒抑制后中断治疗者,相较长期用药者,肝癌发生率减少了50.3%,病毒清除率超过12.8倍,肝病死亡风险也减少67%。(林周义摄)
肝病是台湾国病,根据统计,全台有180万人感染B肝,其中约有4成患者会因反复性肝炎发作而服用抗病毒药物。目前健保提供3年抗病毒药物给付,只要民众检阴性就可停药,但仍有许多人不敢这么做。林口、基隆长庚团队针对1087名肝硬化B肝患者进行10年追踪,发现病毒抑制后中断治疗者,相较长期用药者,肝癌发生率减少了50.3%,病毒清除率超过12.8倍,肝病死亡风险也减少67%。该研究成果近期已获肝脏学顶尖期刊「肝脏学(Hepatology)」接受并准备刊登。
固定疗程B肝治疗最早由中研院院士廖运范在2000年「亚太B型肝炎指引」中提出,而欧美肝病学会也在2016年起跟进。林口长庚医院肝病研究中心教授郑文睿表示,固定疗程意味着病患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若病毒抑制长达1年,即可中断治疗,这过程通常需要2~3年。
健保2003年起有条件给付B肝抗病毒药物后,国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死亡率已从2003年十大死因的第6位,降至2022年第11位,死亡人数也从最高的每年5621人降至4107人。另肝癌死亡数也由每年8479人下降至7781人,已可看出B肝防治的成效。
目前健保对e抗原阴性的患者,提供3年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中需验3次B肝病毒(HBV DNA),每次间隔6个月,若均为阴性即可停药。然而,基隆长庚医院肝病研究中心教授林志郎说,目前许多病患都担心,停药后可能发生肝脏代偿不全甚或肝衰竭,而不敢中断治疗。据国内外的统合性文献,比起长期治疗,固定疗程有优越的安全性及疗效,不过仍有部分学者会因为考虑样本数不够大、追踪年代不够久,而有所保留。
为了进一步证明固定疗程的安全性及疗效,林口长庚及基隆长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针对1087位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B肝相关肝硬化患者进行长期追踪研究,其中494位为固定疗程组,593位为长期服药组。平均追踪10年后结果显示,固定疗程组的肝癌发生率比长期服药组低(15.7%比26.8%),肝病死亡风险亦减少67%,而固定疗程组的病毒清除率也高过长期服药组12.8倍。
53岁的肖先生是B肝带原者,在48岁时因反复肝炎发作而发现肝硬化,开始接受3年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病毒抑制效果佳,2年半时间都处在病毒完全侦测不出的状态。表面抗原定量也从开始治疗时的1358 IU/mL降到726 IU/mL。
经与医师讨论,肖先生开始停药、密集追踪,过程中虽曾一度血液中病毒上升超过2000 IU/mL,但肝功能仅轻微异常,持续临床追踪,表面抗原定量在停药满第2年时跌到100 IU/mL以下,在停药第8年正式消失,随后产生抗体。原本肝硬化的表现在停药第2年后逐渐有改善,第9年时已看不出肝硬化,弹性纤维超音波也显示轻度纤维化(第1级)。
廖运范说,这项研究结果给了固定疗程B肝治疗重量级的证据,比起长期服用药物,姑不论金钱的耗用,服药的不便,光是可大幅减少肝癌,增加病毒清除及增加存活率,就应相信固定疗程会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好处。他提醒所有B肝患者定期追踪,也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应遵从医嘱服药,一旦停药,更应遵从医嘱定期追踪,虽有B肝,仍可过着彩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