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料+骨牌 板中生展创意探讨「血手机」

记者卢姮倩/台北报导

手机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导致什么结果新北市板桥高中学文等3名教师,结合骨牌理论,让学生共同探讨「血手机」议题,像是把手机放入气球,注满红色颜料,在一个个气球倾倒、破裂的过程中,体会血染手机的残酷事实;「从血手机看人权教育骨气教案,更获得台湾微软创意教师竞赛高中职组优胜奖

方学文老师接受《ETtoday东森新闻云》表示,骨牌课程在板桥高中已进入第4年,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校庆活动,「本来是想帮学校增加一些活动,多点趣味」有天,他与颜椀君及苏意岚2名教师突发奇想,想结合时事议题,把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融入活动,趣味学习。▲板桥高中学生与老师创意发想,将时事结合骨牌,探讨「血手机」议题。(图/新北市教育局)

去年正逢2012年末日传说,方学文与另2名教师,尝试传统的骨牌庆祝活动结合议题,与学生讨论后,决定以诺亚方舟做为主题设计血汗手机、石油危机日本311海啸等不同桥段,在66届校庆展现成果,果然惊艳全场

校庆成果好评不断,方学文表示,后来还开设「创意骨牌」选修课程,让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去年11月,他们选定与学生生活最密切的手机,以公视专题报导《血手机》的国际新闻事件作为主题设计,「骨牌效应就是一个倒一个,一环扣一环,先让学生自行查询,吸收大量资讯后,再一个一个的整理与归纳」。

在课程中,方学文与其他教师、学生也利用课余时间讨论、实验、拍摄影片,「可以站立的东西都能当作骨牌,像有学生拿气球装手机、注入代表血水的红色颜料,或是购买拟真的模型手机,让他们排排站,呈现各种元素」,如此一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意思考,让他们更了解「血手机」的背景,进而关怀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