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峥/画了2年的「壁画」 台东马兰天主堂墙上的故事
▲▼台东马兰圣若瑟天主堂墙上的壁画取材自《玫瑰经》。(图/洪峥提供,下同。)
文/洪峥
西元1973年5月,魏主安神父(Fr. Gottfried Vonwyl)正式接任马兰圣若瑟天主堂本堂司铎,初到这个竣工于1958年的古老圣堂,魏神父在忙碌的传教工作之余一直寻思灵感,希望能为圣堂内空荡荡的墙壁增添一些饶富特色的天主教圣艺创作。
西元1985年5月,魏神父规划5年一次的回国度假行程。某个艳阳高照的夏日,魏神父前往家乡琉森州埃比孔镇(Ebikon, Luzern)附近的哲里斯堡(Gerlisberg)游历,顺道拜访兴建于1498年的圣安娜隐修院(Kloster St. Anna)。
隐修院角落兜售圣物的小贩吸引了魏神父的目光,一本描绘《玫瑰经》的画册更让他茅塞顿开,苦苦寻觅了十二个年头,马兰圣若瑟天主堂的壁画题材终于乍现曙光。现今85岁的魏神父讲起这段往事,脸上仿佛又重现当年如获至宝的神采,他说:「我一定要把这本画册带回台东,我一定要赶快找人把它画在墙壁上与大家分享。」魏神父欣喜若狂地买下这本画册,返台后立即请已故的协进会会长林明德(阿美族名字 Masing)及相关干部协助,迅速找到了一个专门为台东各戏院手绘电影看板的画师。
这位年约50的闽南籍画师虽然不是教友,却对这个意义非凡的任务跃跃欲试,表示自己绝对会竭尽心力用手中的画笔为教堂留下最动人的篇章。他还特别向魏神父承诺,一定会用最先进的原料和技术,让所有的画作都能承受岁月的摧残,在教堂内永远历久弥新。数度议价之后,画师提出每幅壁画旧台币一万两千元的价格,环绕圣堂共有13幅,总计约旧台币15万元。西元1985年月,魏神父在老榕树下的旧道理厅召集教友共同讨论,这件马兰开堂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圣堂换装工程随即展开。
这位中年画师利用戏院工作闲暇,在广东路自宅按魏神父托付的画册独力绘图。魏神父非常挂心绘制进度,三天两头就到画师家中探班。画师巧夺天工的绝技让魏神父十分满意,一幅幅精采绝伦的《玫瑰经》故事栩栩如生地活现于木板之上。目前大家在圣堂内看到的壁画并非一次画好,而是画师每隔数周至月余完成一幅就用卡车载到圣堂安装,前后分成13次,历经近两年时间才大功告成。当年台东的戏院产业已近没落,这位画师不久就被迫另谋出路,马兰圣若瑟天主堂的壁画也成为他的黄昏代表作。
马兰圣若瑟天主堂的壁画创作于西元1987年秋季顺利完工,内容取材自《玫瑰经》,包含「欢喜五端」、「痛苦五端」和「荣福五端」等20个福音故事,依次为圣母领教、圣母访亲、耶稣诞生、圣婴献殿、贤士寻主、欢聚圣家、耶稣祈祷、残酷鞭打、舍己爱人、罪妇痛悔、耶稣复活、耶稣升天、圣神降临、圣母升天、圣母荣冕、迷羊归栈、茨冠凌辱、背十字架、钉死圣架、信者获救,2002年10月16日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颁布新增的「光明五端」则未纳入。
时过境迁,人事全非,魏神父30年前从瑞士小镇带回的《玫瑰经》画册早已不见踪影,当年协办此事的林明德会长亦已去世,为教堂留下旷世绝作的戏院画家也已完全失联,连姓名都难以考证。唯一不变的或许是这位无名画家当年向魏神父许下的承诺,30年过去了,他笔下的画作仍旧新颖如昔,丝毫不见褪色斑驳。大半生都在戏院工作的他画过无数个电影看板,随着电影下片,看板也被逐一撤下销毁,唯有当年因缘巧合为教堂留下的这片圣艺壁画,默默地陪伴一代又一代的教友见证岁月的足迹。
●马兰圣若瑟天主堂魏主安神父(Fr. Gottfried Vonwyl)口述,洪峥(Peter Hong)撰稿,已获得作者授权提供。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