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培丽/中国山水画的故事

顾恺之.洛神赋

文/萧培丽

看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是不是有种玄妙与写真的差别?中国的山水画有时飘渺山林、有时崇山峻岭画面常常是满满的,最常听到的用意境两字来形容中国的山水画。因此也拉开了和西洋画之间写实、写真的差异性。看似简单的意境二字,却是中国数千年思想淬炼而得,也是哲学思想演变出的一种表现体悟。因此中国山水画成为世界上罕见美丽艺术之一。找寻中国山水画的思想轨迹,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跟随文字记录来了解。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六朝的宗炳,在他写的《画山水序》中有着关于山水画的描述。可以推断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应该是六朝。

▲宋.范宽.谿山行旅

中国山水画的画法完全是真山真水写生而来,宗炳游名山,对山水自然感受深刻,因此发明山水画写生方法,他对于远近、大小,如何画大山巨岳,有很多观念西方透视学有些相似。

不过我们现在我们只能看到留下来的最早山水画可能是顾恺之的洛神赋,但水准并不高,山画的像土堆树画的像拳臂。到了唐朝王维所写的《山水诀》就说到,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在他另一篇《山水论》也提到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也就是说画画前对于画面的布置、位置要在画之前先有想法。出现了画之思想的内涵盛唐时吴道子,在山水画上有独到的创见,所谓吴带当风,吴道子是宗教画家,他的画重线条不重颜色,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宋.郭熙.早春图

山水画独立为主要的画别,应该是在中唐,因当时宗教意识衰退,神的地位不再明显,人与事物慢慢的成为主要的生活重点。山水、树石花鸟都成为画中的主要审美对象。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仕女图牛马图等等画作出现。最重要且清楚说明山水画精神的是宋朝郭熙《林泉高致》,在文中不只说了山水画的技术问题也说明了山水画在宋朝是具有人民普遍性的意义,以及现实生活相应的山水画和禅宗在北宋盛行关系,而禅宗又跟老庄哲学思想接近,都是自然与自身合一的思想,希望在自然中得体会而了悟。摆脱现实、追求心灵释放。

▲唐.王维.雪溪图

除了思想脉络我们也看到中国山水画的内涵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五代荆浩笔法记》提出山水画的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呈现美学的标准。宋朝郭熙《林泉高致》则把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处作了最佳的注解。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称为山水画,不是称作风景画?郭熙说「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所以中国传统山水画可居、可游是最好的表现。也就是在中国的山水画是游走山川再集合所有、所见来绘画,不是站在某一处定点绘画,因此观者可以进入画中任何一个点游玩、欣赏。这种中国山水画的多视点的画法,也呈现绘画时边游历、边观赏、后构图的特点,西方绘画采用的是「单点视觉」,在单点写生构图,所以中国绘画史中只有山水画,这就是中国山水绘画独特美感思想,多视点入画,可居、可游的妙处与乐趣。给观者一个自由的广阔的空间,也正因为它的自由性使得思想意境的体会有转化的能力,丰富性也更大,让人有忘我的意境之美。欣赏中国山水画可以自由入画,在画中选个位置站一站,是不是趣味意境多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