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培丽/画心之外,你一定会看见他

文/萧培丽 图/吴挺玮

裱褙是古老的行业,因行业养成的特殊性,水墨字画的装裱师傅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吴挺玮则是三十而立的裱褙艺术家,不但已经累积了十一年的经验,且跳脱出有别于过去传统裱褙的思考,他的配色渐层色样和创意囊获收藏家和画家的喜爱。他把裱褙由工艺推向艺术,自成风格,令人惊艳。

中国的裱褙工艺其实有数千年历史,古字画能够保存千年以上都是拜裱褙之赐。虽然精神和工艺技术仍沿用至今,但毕竟还是一个藏在画作背后的工艺,即使它和字画在同一个空间里,却鲜少人在欣赏字画时会注意它。

但吴挺玮不一样,他念华梵美术系时画的很好,因此有老师建议他毕业后走创作路线,但他却独爱裱褙。曾主动写信给国内知名油画裱褙师和建筑系老师询问修复裱褙的技术,但都石沉大海,大三时系上刚好有裱褙课,于是他跟老师学习,当老师在台艺大兼课时,他必会随着前往聆听学习。在不到二十岁时他已经知道自己要走水墨装裱修复这条路

▲艺术家吴挺玮。

学习修复或裱褙是时间和空间的付出。毕业后他到太古斋工作,还好靠着父母的支持,得以继续研究学习修复裱褙。在此期间他幸运地认识了裱褙界大师著名的岑德麟老师,也是他现在的太老师,他回忆第一次他看到岑老师的裱褙作品,像是当头棒喝般领悟到配色是裱褙的主要精神,而『雅』是最美的裱褙,于是他努力借着美感的养成和精细的技术、成为现在裱褙艺术市场里最抢手的裱褙修复师之一。

裱褙修复最重要的就是浆糊和水,用澄粉煮浆糊不论是太稠或太稀都不对,要煮得一手好糨糊完全是时间累积经验,历经一次又一次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到现在他只要用手触摸就可以分辨是否是浓稠合度的糨糊,以糨糊上底时均匀、不会过黏或过干游刃有余。他的精心耕耘、虚心求学,第七年后才敢自信的、肯定自己能够做好裱褙修复,于是两年多前成立『青雨山房』,终于有了自己的裱褙工作室,终身致力于裱褙艺术。尽管他曾说装裱修复说穿了不过是工匠黏贴的工作,但是这黏贴的背后却是一段漫长的技术学习和美感的养成,他看画展、品茗、阅读、搜藏画作、陶器瓷器、跟裱褙师们常常用网路群组交换装裱技术和新材料讯息,养成他雅而脱俗的美感,结合他独有的创意,把精致、优雅甚至浪漫呈现在裱褙上,为字画添加光彩,发挥相乘的效果

▲似银河落九天。

其实不论我们现在裱褙也许是延续清宫的样式或是宋朝的样式,不外乎大都是来自裱褙师自身的美感,依个人的美感去订出模式。数千年来长时间的累积裱褙已经有一定的美感,最明显的是我们在故宫所见字画的裱褙,画心的上下都有单一色的绢衬着。现代的水墨画风多样,有的抽象,审美也趋向多元,这也是现代裱褙走向创意的原因,该如何变化?又该如何把现代的美感溶入却还是雅致,但不至于过于现代。吴挺玮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自称的鬼点子多,他对裱褙的期待与追求。吴挺玮最喜欢渐层的美感,他喜以矿物颜料染绢,一个接一个染表现颜色渐层的美,也曾经裁出一条一条不同蓝色的绢、纸,然后一条一条贴成渐层的蓝,裱褙一张水墨,并刻意让纸条的末端出现不规则的长度,为了让赏画者能够了解画与裱褙之间的关系。

让人看到画也同时也看到画的天地(裱褙字画时所谓『画心』就是画作本身,画心的上方会留一段绢布,称为『天』画心下方的绢布则是称为『地』)。渐层配色像是为画展开一个空间的美感想像,又像是为画做艺术的延伸,过去从未在裱褙上出现的渐层色,也成为吴挺玮独一无二的美感商标。他很敢讨战空间,大胆留空间。甚至打破传统裱褙天地都是一样大小的惯例,有时候他会依照画作给他的感觉,做出天地大小不一致的裱褙。裱褙另一个讲究的是纸,他偏爱大陆红星牌的古纸,打开柜子,搜藏数十万元的纸张,为裱褙执着到完美的境地,他认为「裱褙就是为书画服务,要做到有服务到才是好的裱褙。」

画的一手好画的他,有时候加水彩和矿物颜料染绢和纸,甚么都尝试就是不用亚克力,亚克力属于塑胶不透水,纸张对水的反应不再敏捷,浆糊就会用的非常浓,纸张的收缩会变得无法控制。他尊重纸的生命,所以不用压克力颜料,或许它的裱褙在百年后还可以被修复。从墨条、绢、纸、糨糊、到画框,他都选用最上等的材质,为每张画每幅字,构思最能够呈现画面的裱褙。他知道自己龟毛个性,常不放心把前端作业交给助理,导致他的工作室堆满排队等他装裱和修复的字画。修复古字画时,他会用热水擦拭一点点画纸,看看是纸张原来的颜色或是纸张老化,也会准备三种墨条,适各种情况使用,染新画用日本开明,有些墨老了胶坏了成墨霜感,用于纸老化成灰粉状的字画,老墨老画。有些字画则用写起来有膏状油亮感胶重的墨条。至于常出现的纸张黄斑,是时间的自然变化,老一代的画家会自己煮鹿胶在纸上打底,修复时可以自己调,比较好处理。但现在的画家不但把画画在不同材质上,再加上台湾气候潮湿,胶还没干就叠色,容易发霉,纸张长黄斑,像顽劣的孩子,但到他手上都可以迎刃而解。黄斑处理就是用热水洗,他会仔细的一点一点处理,有时候洗完一幅画,耗时耗眼力,但看到还回原有的藤黄赭石花青等等美丽的矿物原色时,他会满心喜悦,忘怯辛苦。

▲修复前

▲修复后

他经手修复或裱褙的字画不乏名家,如张大千黄宾虹,亦有当代著名水墨家,企业家还有新锐的艺术家。他会依作品寻找适合的裱褙,有的依照原来的感觉,画心是白色的就会配白色的再加上一个细的底色的边,甚至自己做木画框。木框作工一样精细,不用一根铁钉,以卡榫呈现、完全崇尚自然,让人连画框都爱不释手。

他配合过许多名家的画展,最近合作的水墨书法家徐永进在港展出,指定他裱褙。为了符合艺术家不用挂轴、不想太传统的表现方式,他设计以透明压克力做杆和轴,可以重复用、时间上急迫也适合使用,虽简单却也完美呈现水墨效果,颇受徐永进喜爱。每每他的装裱都会为画加分,经他裱褙后的画作特别容易出售,因此市场也反映了他的价值,它的艺术性并非只是一种创意也是广被接受的美感。

▲大胆给空间

吴挺玮细腻的裱褙与设计常让人误以为是画的一部分,像是艺术家画作里自己做出来的效果,尽管有艺术家表示无法接受,觉得抢了画的风采,但大多数都是喜爱他的创意和精细的做工,这就是吴挺玮的风格,他的裱褙如画一样的引人注目,很难不在裱褙修复领域里脱颖而出。裱褙和画在同一个空间是他理念,他的选择也成就他在裱褙领域的声名。

综观他在裱褙市场令人赞叹的主要原因是他独特的美感和精致做工与创意,这里面也同样意味着他的个性,细腻、洒脱、执着和自信,他说:我裱画从来不考虑长度的问题。所以有时候可能很难挂。他重视裱褙的延伸的效果,有时会染点墨,做到三色搭配。秉持裱褙是和画在同一个空间里的感觉,也很大胆的给空间,裱褙在他的手里又何尝不是一幅画呢?画心之外,你一定会看见他。

……………………………………………………………………………………………………………………………………萧培丽,ETtoday撰述副总编辑。政大EMBA科技管理研究所。华梵大学美术文创研究所。曾任中天香港财经主播东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财经组长,中广记者,党营事业华夏投资公司顾问,东森大陆事业部顾问,台湾民俗村顾问,卓越杂志顾问、新超科技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