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国人、门外汉,她夺JINS执行董事大位
JINS台湾总经理及日本控股公司执行董事邱明琪 (图/杨文财摄)
11月26日,日本前三大、年营收600亿日圆(约合新台币167亿元)的快速配镜品牌JINS发出一纸人事公告,晋升台湾总经理邱明琪为日本控股公司的执行董事(编按:相当于西方上市公司中的副总裁)。
这是她身为外国人、女性,在保守的日商体系中,5年内第3次晋升,不仅是日本上市公司罕见的台籍女性执行董事,也是该公司6国据点中唯一的外籍女性总经理。专为台日企业媒合商机的仁美国际副总经理杨依伦表示:「以前真的没听过哪个台湾女性可以做到,这是日本男人也抢破头的位子。」
用「问」创造破口也破冰
初到JINS时,邱明琪手上有3张烂牌。她日文系毕业,37岁转职前所有职涯都在媒体业,完全缺乏零售、眼镜产业经历;同时,JINS在日本虽强势,但2015年在台展店时,不仅知名度几乎是零,竞品OWNDAYS更领先一年进入台湾,抢占领导品牌形象;而且,总公司给新市场的资源很有限。草创时,4、5名员工甚至只能窝在20多坪的仓库兼办公室,「一边办公,天花板还会有老鼠的声音。」她回忆。
邱明琪究竟如何扭转劣势,甚至使台湾2019年平均单店业绩成为JINS全球570家门市中的第一名?
她先是用「问」来创造破口。
她曾任记者14年,国际、社会、生活、产经领域都跑过,很习惯透过提问化解「未知」。
例如,面试时,通常只用1分钟面谈的JINS社长田中仁,却花了30分钟和她详谈。这是因为她除了答,还反问「你想做什么?」「我能帮你什么?」等问题;又例如,从她加入该品牌到台湾店正式开幕,仅5个月,在日本受训期间,她每天中午约同事吃饭,从商品、采购、物流、法务、财务,几乎所有部门都不分职位上下的问过一轮。
而且她的问,不是单刀直入要答案,而是在提问过程让对方「感到被重视」,自然更愿意分享。例如,她想理解产品设计,会从设计师正着手的工作切入话题,问「这色样是做什么的?」让对方觉得自己有心理解其工作,以此破冰。
用五分资源做十分成绩
忘掉框架,1店预算开3店
例如,日企进入新市场,通常只先开一家店试水温。但她却在资源有限下,坚持一次开3家店,造起声势;再例如,快时尚,通常难有在地化设计。
但2018年她当上总经理后,看见快时尚配镜的新鲜感开始消退,得推出更切合本土的款式,进而回头影响商品设计细节,成为该品牌第一个海外市场影响总公司案例。大胆提案背后,其实是精细推敲。
以一次开3家店为例,她当时说服社长,与其大张旗鼓只开一家店,让广告代理商「敲竹杠」,做一个活动道具便要砸800万,不如把钱省下,由她操刀。不仅一次开3店,且未来每开一个门市都要办活动,借此在喜新厌旧的台湾市场维持热度,其余款项则可挪做员工训练,一次送3组人到日本,结训后,就能用3倍速展店。
拿着五分资源、却以破框方式做到十分成绩,是邱明琪向来风格。
与邱明琪相识17年、曾是其主管的王品集团发言人朱文敏透露,她曾是缺乏资源的特约驻日记者,却经常能凭己力让人刮目相看,例如敲到好莱坞大明星专访,甚至曾独家捕捉到因红火案而走避日本的中信金大股东辜仲谅身影。
这背后固然有苦心付出,例如拍到辜仲谅,是因她已先打听其居住区域,甚至调阅户政资料,才锁定相关地带寻找踪迹。但更重要的是,她始终相信,唯有「忘掉框架」,才能不受限于框架。
「体制内的东西就是非常无聊」,邱明琪表示,如果遵循框架,成果可想而知,若能破框思考,才可能有意外收获。
而她也抱持此想法,才能身处日企,却不被「女性」、「外国人」这些弱势标签困囿。她曾在中日合资的媒体公司,看过台湾同事因语言能力较差,不敢发言,也许对方无意打压,但自己气势自然输了一截,因此只要有所本,她绝不放弃表达意见的机会。「(有时)阶级感可能是自己制造的。」
从一手烂牌,到日本男性也难企及的上市公司执行董事,邱明琪说明了,框架和标签虽是社会残酷的枷锁,但被束缚多久,有时,却是个人的选择。
《商业周刊17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