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培丽/一位名医的第二双手

图、文/萧培丽

双手为病人诊治,数十年的岁月里治疗了无数的病患。他好像还有另一双手般在绘画世界里优游展现绘画的才情。对台大肾脏科名医吴宽墩教授来说绘画是行医数十年后,将面对退休的未来岁月里最想全心投入的兴趣。他用第二双手带我们看到思考型的艺术表现。

从小喜欢绘画的他,虽因医生的工作暂停了很长的时间 ,但从2012年举办了第一次个展开始,便维持持续创作,也透过画室、书籍和赏画作做为他习画最重要的管道,六年来他画了不同题材,从静物风景到环境、科技反思、社会议题等等 ,对他来说绘画不是心灵寄托或是舒压工具,而是一种思想的表现方式。在他艺术的背后有着人文精神、对当代艺术的思考和社会关怀。一路走来从风景、静物在进入到思考未来的绘画之路该怎么走?试图跳脱属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因此转向议题,希望在未来创作的路上继续前进。

这两年明显的看出他的画色彩较过去明亮鲜艳,主题也从景物转向人物,为此,他特别学习人体素描,看他的人物表现与处理是朴实俐落笔触,且每个角色都呈现出画面上该有的力量。一幅《画家的早晨》,窗边裸女玲珑身形,在窗前面着晨光,几乎是完美的化身,至于他的自画像,与他平常给人亲切的感觉不同,画中层次与黯郁色彩似乎传达他透视社会的眼神。除此之外他有意的在画中放入一些小事物或人物,让画的本身借由此说出心中对现象的批判、关心和疑问。

《艺术之后》里他把十位世界知名的艺术家杜象草间弥生、蔡国强安迪霍尔、波洛克、霍夫曼等等画中的特色元素、与黄公望山水都画在一幅画上,略带批判的反思当代艺术的审美观,吴医师并在画中的下方画了台湾办丧事用的罐头塔,还有招魂幡,表示对当代艺术的强烈质疑。针对现代人太相信机器科技,对医学究竟是好或不好?他戏谑的把机器人放在画中央,旁边跟随多位穿白袍的医生,代表教授回诊(他说教授回诊以前是大事件,现在已很少见了)。他说自己喜用时空交错表达对一件事物的思考,于是这幅画里背景是台大百年建筑,与机器人AI人工智慧呼应以传达出对科技过度信赖发展的思考。他认为我们都以为科技可以解决一切,包括生命的延长,解决死亡。太相信科技就缺乏精神层面。除此之外也有多幅以挖土机为题材的画作,讽刺科技对人类冲击与影响。

空污议题也是他所关心的,他戏谑的说以后蓝天白云可能只有在科学馆内才看的到,画面里小朋友对着展示窗看着蓝天白云。另有幅画面全部布满水龙头,其中出现一个人物用嘴对着水龙头想喝一滴水。吴医师说虽然画名是题为给我一滴水,其实也是反省资源耗尽,后代子孙将面临的生存问题 ,人类历史中科技的冲击大到无法想像,他语重心长地说。政府认为核能干净安全,他对此提出质疑,以画作表示反对。一幅画中摩天轮的椅子都变成核废料,另一震撼的大幅画作,受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哥雅以及毕加索韩战影响,他画出兰屿岛民誓死抵抗的神情,画中人物和布局令人感动与驻足。

吴医师的画几乎是自学而成,没有完整的学习也没有色彩学或构图学理论基础,但是却也能呈现相当的艺术性,或许是他善于观察,他曾在陈景容画室与大家切磋学习,也是从那时开始学会观察,但更多的时间他投入在看书、看画册学习,他直接地说画画是眼球的运动。他说:人生只有两件事情,模仿别人还有做自己,全部模仿别人没办法做自己,没模仿别人不会做自己。他会思考自己的绘画是否有辨识度,但却不在乎市场需求。吴宽墩医师也是位心中有使命,也有浪漫的性情中人,有几幅画是画家中景物,他把家具按心中想像的安排画出,想像自己拥有客厅的样子,因此把美感的觉醒活在生活里,不是理论、不是尊于一家,这就是吴医师的创作让人没有距离的原因之一。

绘画风格是在艺术市场上观察一位艺术家的重要条件,也有人因特有的艺术风格格外受到注意,也常是艺术家的辨识度。吴医师说他也会思考辨识度高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做?也担心会不会固定画风后就不能画不同议题?艺术家到底该如何选择?最后他决定先 尝试不一样的画风,不一样的主题。小时候只要拿到画笔,家里的墙壁都逃不了成为他的画布,虽然爱绘画,大学没时间画,住院医师更忙,只能偶尔提笔。艺术原来是兴趣,办了画展有些人会来看,也有人搜藏,他反而觉得现在绘画是责任,要退休了投身绘画,慢慢脱离医学。也因为是兴趣,从风景静物转向议题丝毫不需要考虑市场动向与喜好,作为医师最好的是画画不用考虑经济因素。不追随某人技巧,不想因此受到灵感的限制,大部分是触类旁通,有时也见到他挑战自己是否能够细腻,有时是大笔触。不固定风格应该就是他的风格。

吴医师自省说他的强项是能够快速捕捉。谈到艺术界的画家,他会观赏各画家的特色与长处,但他也会很快丢弃,特别喜欢塞尚、毕加索。它们的影子不多,但在风景画里有塞尚印象派的影子。有几幅把他喜欢的画家画中部分用在画上。观其创作,这两年用色特别偏向纯色,较之早期风景画,低调层次多而今高调明亮。但他丝毫没察觉自己的转变,这种非刻意而为,或许正是呈现他心中的情绪。不是刻意,便不觉得矫情。雷诺瓦在晚年特别喜欢在风景画用鲜红色,曾被评为矫饰,吴医师自然的转变,在毫无自觉下,泄露自己的内心、投入的真性情

观其早期风景画不但有安然自在的光影表现,色彩更是沉静多富有层次,举凡夕阳、河面、路面甚至是树林都有让人掉入空间的魔力。他用色彩诉说空间而不是线条。风景是他最早画的题材,也仿佛看到他心情的投放,认真的观察,对色彩的敏锐度。甚至有种为画而画的喜悦心情,视野由近而远,在色彩表现上还有塞尚的影子,但也有自己最自由大块的处理,大方用色用笔,有种充分的热情。

虽然这两年画的主题都指向时代的议题,展现人文关怀也企图朝向多风格多题材发展。但值得思考的是画法直接,线条率性,色彩饱和度高,画的议题大过于创作本身的讨论,引人探究画面上某物象的意义,似乎对于画的本身技巧,艺术方面无形中容易被忽略,这该会是画家自我的取舍,或是尝试的过程?值得思考的。一位成功的画家也可能过度运用色彩而让人有窒息的感觉,有可能为议题忽略刻画画面的深度空间,在艺术创作这条路上每一种过程都是一种极需跨越的障碍。相信把绘画视为一种责任的百大名医吴宽墩医师,最清楚自己的过程,而他正往艺术家之路前进。期待他的下一次创作。

…………………………………………………………………………………………………………………………………..萧培丽,ETtoday撰述副总编辑。政大EMBA科技管理研究所。华梵大学美术文创研究所。曾任中天香港财经主播东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财经组长,中广记者,党营事业华夏投资公司顾问,东森大陆事业部顾问,台湾民俗村顾问,卓越杂志顾问、新超科技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