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培丽/罗振贤 笔墨山水间

文/萧培丽  图/罗振贤

今年七十岁的罗振贤教授,不仅获奖无数,著作丰富,也曾在1982年获国家历史博物馆颁赠荣誉金章,七十一年度中山文艺创作奖、国家文艺特别奖。还曾应邀与大师画家张大千、黄君璧、李奇茂张谷年、邓雪峰等画家共同绘制近200公分高、长7000公分巨幅的宝岛长春图和八年抗战史画。曾应邀赴美国芳邦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也曾受邀市美馆史博馆举办大型个展。展览遍及美国、韩、法、俄、澳门、北京、东京等数十国。他是当代受人景仰的山水画名家,却仍不停止思变、实验笔墨表现创作的山水画大师。

罗振贤曾任台艺美术学院院长,也是自艺专毕业的杰出校友,毕业后曾在国中任教十年,三十岁时以八尺全开的横贯公路景致山水画《幽谷泉声》获得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一名,应邀回台艺大任教,因此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跟着增加,不过他常说如果跟纪政跑步一定比较快,有压力是好的。他就是一直用这样的态度在山水画上求变、追求超越自我。

香冷秋塘

中国的山水画源自五代、宋朝,文人雅逸、修养气息,因此人品高、画品高、追求真山真水。五代后梁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开创北方山水画派,和他的弟子关仝在画史上是有名的「荆关山水」。他曾着有论画法深邃的「笔法记」传世,其中有论画之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宋朝有名的山水画家如李成、范宽、郭熙、米芾也都在笔墨皴法上竖立历史地位。元代则重视自己的笔墨,正所谓「宋人丘壑」「元人笔墨」。明清两代虽长达五百多年,但大多是沿袭元代画风,以临摹为盛。

中国山水画历经宋元明清,各有特色,留下许多在艺术史上具代表性的作品。罗振贤院长从中汲取精华,又受老师傅狷夫先生的影响,画山水重视写生,因此他虽临摹前辈画笔,更追求入胜境写生并投以自身的内在美感,创作出艺术性结合理想美的个人特殊风格。奠立其在台湾当代艺术史上山水画之代表性的地位。

台艺大美术学院前院长罗振贤

他的山水画有浓浓的大地情缘,传达出壮阔、脱尘与文学意境。属于台湾本土的山水画美学语汇。中国五岳有他的足迹,入他的画里;台湾的山岭有他的走访、画里乡情洋溢。为了走遍山水,他每天早上到公园练气功,九月将完成第十次登上黄山写生。他的画笔行遍大山大水,画下他喜爱的峡谷和云雾

罗振贤院长的云、雾、瀑布充满烟雾云气,飘渺出神、气势磅礡,令人仿佛置身其中。除了技法纯熟外,还有他拥有丰富的儒学修养和文学底蕴。黄君璧大师和他的老师傅狷夫先生都画云,也在此奠立无人能及的地位。但是他并未因此畏缩,仍追求自己的笔墨意境。他说:「他们两位完全是画云,我就思考如何有自己的表现方式,有一次搭飞机,看见飞机穿越云层,突然想到云在动却无声音,于是在画中加入老僧禅坐,以表达禅意。黄君璧先生和傅狷夫老师他们真的在画云,而我追求是云的水气、烟雾、美感。」于是他画出自己的美感体现,云「气」之回荡,见证了山顶云雾的壮阔。强烈的自我风格。

阿里山之晨(局部)

除此之外,他对意境的表达思考深入,譬如一般画瀑布、画里会有山壁、有石头、有树,他会除去这些元素,单纯只画水气、瀑布与流水,表现一种禅意,追求空灵境界。正如荆浩所谓画之六要:气、韵、思、景、笔、墨一般。罗院长在六要上掌握的自在灵动。画云在中国绘画上是特有的美学。宋朝文人画用留白表现,黄君璧大师画云用干擦法、傅狷夫老师则用的是湿染法。他则走出自己的融合水彩技法的云雾气的美学。他的绘画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经画了十五年水彩,结合水彩技法运用在云和瀑布的烟雾处理上,作出自己特有的云雾美学。

欣赏他的笔墨有种优游自在、畅怀洒脱的美感,归因其勤练书法,掌握毛笔的气韵。罗院长的山水画来自写生再从中捕捉出特征结构后造型、表现自己的意境。他说每座山都不同,太行山是横纹,黄山是黄山,八角寨像陀螺。而每座山也都有风晴雨露;早晚晨昏,有很多变化不只是意象。因此他的山水画又呈现出心灵结合意象的山水妙境

幽谷泉声

即使已经是大师级的山水画家,在画坛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罗院长仍在水墨上追求不同的美感,像年轻的创作者一样充满好奇的实验精神,实验不同的水墨表现。单就画荷已经尝试了十八种方式,中国画中常以昆虫表示荷香,他则思考不画昆虫示荷香;也尝试如何表现冰清之美,他会拿起水瓶装满水,透过水瓶观察荷花的冰清样貌,甚至用透明的塑胶袋装水隔着观察荷花。甚至尝试隔纸画法,画纸上放张薄的宣纸,画荷花让水墨印到下张纸上,丢弃上张薄宣纸、然后再慢慢修补下张画,呈现笔触不明显朦胧飘逸的荷花效果。

他就是这样不断的创新表现方式,不停地在生活里随处找寻灵感,平常的生活里也像是随时都在做绘画的精心安排一样,于是旅行中也创作出令人为之惊艳、极具创作性的线条系列。有次他到大陆的龙胜梯田旅行,眼见梯田呈现出满山的线条之美,有了灵感就开始画起线条,之后又到云南看到梯田正在养田,田中灌满水,从某个角度看就是一面镜子,于是开始处理宁静的境界、发展出结合线条的禅意系列。这一系列被结晶釉大师孙超和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赞为「在古人无用心处用心、无着墨间着手。」开创出山水画的新典型。

荷塘清趣罗院长的山水画也像一首五言诗,他主张文学跟绘画创作是百分之百的关系,可以从阅读中创作,也可以创作一张表现文学内涵、隐含在画中境界高于画上的山水画。他举例说他出一个题目「月夜」让学生创作,这个题目最高明的表现应该是(无月)。这就是文学的涵养。也是他画中最美的语言,画中有话、画中有诗

尽管有人说他的山水画已经是台湾画坛代表性的地位,如果他尝试多样性水墨表现有人觉得反而会没了特色,但是他认为与其多年未变风格,不如风格多样、持续在成长中更好。他说应该要变、绘画不是画的好与不好,艺术应该是多元的、好玩的。

翱翔飞流中追求变化不争排名就是罗振贤院长艺坛高逸的表现。笔墨之于他就像他的双手,是身体的一部分、画与人合一。他说自己的画笔终将走向禅的境界,未来创作出线条越来越少的作品。石涛《画语录》「一画之法立而万物着矣」一画就是说线条不只是立其形、一也是说「心」。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每一笔都是心灵、情感、人格和灵魂。罗院长的笔墨线条承载的就是如此妙境。……………………………………………………………………………………………………………………………………萧培丽,ETtoday撰述副总编辑。政大EMBA科技管理研究所。华梵大学美术与文创研究所。曾任中天香港财经主播,东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财经组长,中广记者,党营事业华夏投资公司顾问,东森大陆事业部顾问,台湾民俗村顾问,卓越杂志顾问、新超科技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