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两岸经济战危机

旺报社评

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复兴与中美对抗趋缓两大因素下,大陆不至于立即对台启动战争,但以灰色地带战争手段对台施压已不可避免。选前大陆借由贸易壁垒调查,取消台湾12项石化产品适用ECFA优惠税率,并预告扩大至农渔、机械、汽车零组件、纺织等产品的关税减让,显示大陆对台经贸战略已改变。过去基于两岸一家亲、双方经济规模不对等的善意让利行为,不再是主要选项,转向强调公平互惠原则。

陆对台经贸战略改变

相关业者忧心不已,特别是机械、纺织及汽车零组件这类中小企业,或是较为弱势的农渔业者,深怕影响营运与生计。ECFA早收清单项下机械类关税税率为0%,一旦中止机械业适用ECFA关税减让措施,平均税率将提高到9%,预估第1年就会影响出口额至少1成,金额恐超过新台币百亿元。而这只是机械业,整体影响之严重,可想而知。

面对这头灰犀牛,民进党政府拿不出因应对策。个中原因,除了两岸官方缺乏互信与沟通管道外,更重要是民进党政府看待两岸经贸交流的态度,始终戴着有色眼镜与意识形态,不把北京善意当作一回事。也因如此,当大陆决定取消部分甚至未来可能全面中止ECFA优惠关税,民进党政府还是只能自我安慰冲击不大,或鸵鸟式的回应「已提醒业者要分散市场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大陆这个篮子」,对舒缓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毫无助益。

两岸经贸需要交流,也必须交流。这次总统大选结果,释出一个重要讯息,尽管赖清德当选,但得票数仅4成,较上届蔡英文减少17%。然而,在政见中特别突出两岸交流重要性的侯友宜与柯文哲,虽未能翻转选情,但两者得票数加起来高达6成。显示台湾多数民意希望两岸关系可以在选后获得改善,并不乐见有兵凶战危的可能发生。

过去,赖清德一直强调,不能将台湾经济锁进大陆,而应走进国际,与世界各国做生意。论调看似有理,但逻辑有误。台商深耕大陆市场,并不只与陆企做生意,更多是借由大陆市场与环境优势,拓展商机到全世界,没有将经济锁进大陆的问题,而且,大陆早已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分子。

根据WTO统计,2022年大陆贸易金额续创新高,达到6.3兆美元,占全球比重高达12.5%,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大陆加入WTO之前,不过3.6%。即便近年中美贸易冲突日渐加深,引发外界对大陆对外经贸的疑虑,但大陆外贸占全球比重依旧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前的11.8%,成长至2022年的12.5%。显示大陆经贸持续融入世界,并未因美国的阻挠而改变。

正视两岸经贸重要性

建立在此一基础上,两岸经贸其实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发挥作用,让台湾及大陆经济同时受益,这不是锁进大陆,而是两岸互补共同进入世界。两岸经贸虽有竞争,但产业之间是依存互补的关系。比如未来趋势的电动车产业,台湾优势在半导体技术与车用晶片研究,大陆则是在整车制造与系统整合,彼此若能互补合作,必能发挥事半功倍作用,扩大全球市占率与国际影响力。

这也是为何我们要一再呼吁,不管谁当选总统,都应该正视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同时要有一定的高度与认知,避免两岸经济战升级,进而伤害为数众多的产业、厂商与人民。现阶段大陆已明确表态,未来对台经贸战略将从过去多面向让利,转为追求公平互惠。可预知的未来,一定会有愈来愈多的台湾产业,得面临大陆关税提高的压力,甚至不排除引发新一波台湾产业空洞化现象。

新政府须务实面对、主动作为,不合理的市场保护措施应主动取消,为僵固的两岸关系解套,避免两岸经济战升级。北京也应争取台湾民心向背,创造两岸融合的有利条件,不要让两岸经济关系恶化,影响所及不只是台湾经济,众多家庭的生计与企业生存也将大受打击,这绝非两岸百姓所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