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风险高10%以上,有心血管疾病者更严重,肥胖人群要注意了!

减肥人的痛苦只有减肥人才能明白。

但减肥这件事,的确对个人的身心健康 “利大于弊”。

最新研究显示,肥胖竟然与更高的癌症风险也有关系,且无论是否伴有心脏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或2型糖尿病)。

具体而言,身体质量指数(BMI)更高的人罹患癌症(如结直肠癌、肾癌、胰腺癌或卵巢癌)的几率都会增加10%以上,如果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罹患癌症的风险甚至会增加17%。

相关研究论文以“Body mass index and cancer risk among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evidence from the EPIC and UK Biobank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为题,已发表在科学期刊BMC Medicine上。该研究得到了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的资助。

此次研究表明,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BMI 升高相关的癌症风险上升程度更大,这突显了这些人群需要预防肥胖以降低患癌风险的重要性。

肥胖且有心血管疾病,罹患癌症的风险格外高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近 20 亿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据 2020 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率已超过 50%,其中肥胖率超过 16%。

以往研究证实,肥胖除了影响个人的外在美和日常生活外,还容易引发多种代谢类疾病。而且,肥胖者罹患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也远远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

相关研究也表明,BMI 在 25 以上是至少 13 种癌症的确定风险因素,这其中包括停经后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肾癌、胰腺癌和卵巢癌,但尚不清楚高 BMI 本身是否与风险升高有关,抑或其他肥胖相关疾病也在发挥作用。

为此,研究团队利用共计 50万余名成年人的数据研究 BMI 和患有/未患有心脏代谢疾病的成年人的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其中,344094 名参与者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233249 名参与者来自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调查(EPIC)的研究队列,这些参与者在入组时均未患有癌症、2 型糖尿病(T2D)和心血管疾病(CVD)。

研究人员运用Cox 比例危险回归进行多变量调整,来评估体重指数(BMI)与肥胖相关癌症及总体癌症之间的关联风险比(HR)和 95% 置信区间(CI)。

图|BMI 与在 EPIC 和 UKB 队列中通过心血管代谢疾病确定的肥胖相关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来源:该论文)

同时,他们还引入了 BMI 与两种心血管代谢病(CMD)之间的乘法交互作用。研究团队估算了超重和 CMD 状态类别的独立和联合关联的 HR 和 95%置信区间,并通过交互作用引起的相对过量风险(RERI)来量化附加的交互作用。

图|在 EPIC 和 UKB 队列中,通过心血管代谢疾病状况研究的 BMI 和与肥胖相关的癌症风险(来源:该论文)

整体而言,对于未患有心脏代谢疾病的个体,BMI 增加 5 点与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升高 11% 相关。在患有心脏代谢疾病的参与者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风险升高,有 2 型糖尿病的人 BMI 每增加 5 点,患癌风险就升高 11%,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同样情况下患癌风险升高 17%。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患有其他心脏代谢疾病,更高的 BMI 都与更高的癌症风险相关,但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个体罹患癌症的风险似乎特别高。

尽管这项研究有一些优势,比如包括对两个大型欧洲前瞻性队列的个体参与者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经过验证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和 2 型糖尿病的评估,以及在时间变化的模式中建模关联。然而,也需要考虑以下局限性:

科学控制 BMI

虽然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结果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项近期同样发表在BMC Medicine 上的研究表明,更多地遵守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WCRF/AICR)的癌症预防建议(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降低所有癌症和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有关。

该建议旨在通过鼓励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吃全麦食品、蔬菜、水果和豆类,但少吃高度加工食品、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和酒精来降低患癌风险。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该如何科学地控制 BMI 呢?

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建议,学术君总结了如下方法:

除此之外,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还给出了具体的减肥操作建议。步骤概括如下: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减肥的旅程,更是一个关于改善整体生活方式的过程。

那么,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科学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