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梁/谁还在乎无名英雄?
▲台电维修人员投入抢修工作,每天只能睡3到4小时。(图/「电力粉丝团」脸书)
文/黄国梁
父亲是台电退休的。他在我的童年就留下了一件宛若英雄般的勋迹:有一天,他抢修受损的电线杆,误触高压电,自电杆上摔入稻田,受了重伤。
我已不复记忆,他是如何康复的,但他手臂上两个被高压电烧灼而留下的巨大疤痕,却成了他在我心目中伟岸形象的浮凸标志。
他是为了让停电的人家得以尽早复电而受伤的,这不仅是光荣的,而且是动人的。我第一次对于付出,对于为了某种客观但模糊的「整体」的奉献的精神,以及为它甚至可以舍命的高贵的志节,有了清晰而明亮的,如同火炬似的例证。
虽然他的知识水平不高,于我未曾给过什么深刻而儆醒的训诲,一般时候是一个十分寻常的父亲,就连他的个子亦是不高的,然而,就凭这一次让我惊觉可能瞬间就失去父亲的震撼,他已在我内心建立了昂藏高拔的身影。
而这个形象不断晕染、渗透,台电整个企业也蛹化为一个高贵的群体。它于焉就有了这样的脸孔:台电是一群隐身幕后的壮士,永远准备为灾难舍命。
这个印象与事实亦相去不远,多年以来,每个灾难之后供电恢复的迅捷,已变成整个社会思维上的必然,浑然不觉那是一群人舍弃一切拚就出来的奇迹。
然而,这个岛屿正在失去它的祝福,刻薄与尖酸取代了感恩与忍耐,这一群壮士正不断被拔掉原有的勋章,阁揆的一句话并不只是一句话,是整个社会的共念与共业。
这里不再有无名英雄了。英雄将在耻辱里,吐完最后一缕痛楚的鼻息。
●作者:黄国梁,资深媒体人,原文刊于作者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