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有2次差点倒闭 凭什么站稳AI晶片霸主地位?

随着辉达GTC大会发表Blackwell架构、NIM微服务、Omniverse Cloud API等划时代的AI新技术,并推出集合B200的超级晶片GB200,宣告AI算力兆级参数时代来临。(图/先探杂志提供)

谁也不会想到,一家过去单纯做图形处理器(GPU)起家的公司,中间曾二度濒临倒闭困境,竟然能在三十年后,冲上全球市值第三大的巨型企业,更在AI晶片领域横扫九成的市占率!去年七月,辉达(Nvidia)市值从一百亿美元跃升一兆美元,耗时了八年,今年二月二十三日股价在盘中冲上八二三元、市值再翻倍到二兆美元,却仅相隔不到八个月,市值暴涨的速度远胜于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

尽管身处GPU激烈竞争的红海之中,后有追兵超微(AMD)来势汹汹,还有谷歌、苹果、微软、脸书、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为了降低对辉达依赖,投入客制化晶片的行列,在今年GTC大会落幕后,众多华尔街分析师及外媒大胆断言:「辉达短时间内难有对手有机会追赶」,究竟他是靠着什么优势,能稳稳站妥AI晶片霸主的地位?

短时间内难有对手

回溯辉达的发展历程,早在二○○七年就高瞻远瞩地建立了CUDA软体平台架构,这项创举意味着,将复杂显卡程式设计统一打包为简单介面,开发人员能够轻易执行各种应用开发,涵盖范围广及科学运算、影像处理以及深度学习等领域。如今全球约有三千家AI新创公司使用CUDA平台,就如同苹果的iOS系统一样,为辉达筑起了坚实的生态优势,也让在后苦追的竞争对手难以企及。

可以发现,辉达近年除了在硬体、软体方面加足马力,也开始尝试往AI应用终端发展,例如今年二月推出面向一般用户的Chat with RTX,是能在个人电脑或工作站运行的AI聊天机器人、面向企业和新创公司也推出「AI代工服务」加速应用程式开发等,确保在高速奔跑的AI领域不错过商机。

GTC 2024堪称五年来科技界最盛大的实体大会,现场聚集超过一万一千名与会者,是辉达又一个高光时刻,在主题演讲中,创始人兼执行长黄仁勋重磅推出了一系列AI新品和技术,包括新一代GPU、AI加速器、AI软体开发工具等,为AI技术的发展再添注崭新动能。

继二○二二年的Hopper架构之后,辉达的次世代Blackwell架构于今年GTC大会正式亮相,全新的架构将搭载于B100、B200 GPU之中,还有进一步由两片B200与一颗Grace CPU组合而成AI超级晶片GB200问世,由于功耗升级且受限于散热空间不足,辉达宣布GB200将采用液冷散热来达到效率最佳化,GB200的液冷配置范围为七○○~一二○○瓦,在推理、能源效率和成本降低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会场上也见到GB200 NVL 72机柜组,将最高三六颗Nvidia Grace CPU和七二块Blackwell GPU放入机架中,GPU之间以第五代的NVLink互连,并导入Nvidia的BlueField-3资料处理单元,可于超大规模的AI云端中实现网路加速、储存、零信任安全,以及弹性的GPU运算能力。

《先探投资周刊2293》

Blackwell架构晶片总共包含六大重点升级,一、采用台积电先进制程(N4P)打造,GPU整合两个独立制造的裸晶,由二○八○亿个电晶体组成,数量是前一代GPU八百亿个电晶体的二倍以上;二、支援FP4精度的第二代Transformer引擎;三、双向吞吐量达一.八T/秒的第五代NVlink技术、每个GPU提供每秒一八○○GB的频宽,能串联高达五七六个GPU高速传输;四、AI自我诊断的RSA引擎,能预判潜在故障问题、缩短停机时间;五、具备运算功能的安全AI,可在不影响性能之下保护AI模型与客户数据;六、支援最新格式的解压缩引擎,加快资料库查询速度。(全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