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军委装备发展部某基地助理工程师常文泰
原标题:少年英才逐梦军旅路——记军委装备发展部某基地助理工程师常文泰
常文泰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新媒体专电(王薇)14岁踏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门,他是当年全校最年轻的大学生;18岁步入工作岗位,他成为军委装备发展部某基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助理工程师。如今,出生于1994年的常文泰在工作岗位上已度过了4个春秋,参与完成了8项重大科研试验任务、3项靶场建设项目和3项课题研究工作,获“优秀基层干部”1次,嘉奖3次。
常文泰是山东省高唐县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高中时,爸爸给他买的一套《海上军事强国丛书》激起他极大的兴趣,从军报国的愿望从此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转眼间,常文泰以高考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
大三上学期,学院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机器人文化节”,展出的机器人和智能车引起了常文泰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相关材料,并自学了单片机开发、电路板设计等书籍,从此,无人车实验室里经常见到一位戴着眼镜、身材矮小的小伙子缠在老师身边请教问题。
半年后,常文泰报名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大学校赛第一名、湖南省省赛第一名、华南赛区一等奖,最终入围全国总决赛。那段时间,常文泰吃住都在实验室里,常常是为了优化一个算法、调整一个参数,一熬就是一个通宵。最终,他凭借着过硬的实力获得全国二等奖。
当同龄人都在积极备战高考时,常文泰已步入工作岗位,成为军委装备发展部某基地的助理工程师。
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被一本基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深深吸引了。书中既有对电子对抗理论与方法的深入研究,也有对电子对抗装备研究前沿领域的积极探索。捧着这部凝聚着靶场人辛勤汗水的著作,他决定和许许多多基地建设者一样,为这份神圣的事业燃烧自己的青春梦想。
2013年初,基地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开发一套软件去西北保障某重大试验,组长抱着锻炼年轻人的目的,让常文泰加入了项目组。工作一开始,他深厚的编程功底就让大家眼前一亮。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想算法、编代码、测试优化一气呵成,根本看不出是个刚参加工作的“菜鸟”。
工作还不到半年,常文泰就被派往西北参加在戈壁执行的试验任务。他在这片陌生的地域一待就是半年,“青春的音符只有用责任和担当去演绎,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动力。”来到戈壁滩的第一个夜晚,他在日记里默默写下这样的话。
时隔一年,常文泰又一次来到西北戈壁参加某型装备试验,此时他已是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他鼻腔出血、嘴唇开裂、头痛恶心,但仍坚持工作;在冰天雪地的深夜里监督装备研制厂家整改,他宁可自己多待上几个小时,只为了让老同志能休息好;在试验任务联调联试的关键阶段,他连续几个小时坚守在阵地上解决问题,经常错过饭点……
一路走来,这名“90后”青年内心深处装满了强军兴装的远大抱负。“面对挑战,吾将不辞艰辛;面对机遇,吾等不敢稍懈;面对使命,吾必不负重托。”常文泰说,“当代革命军人就是要把人生融入到伟大的强军事业中,才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原标题:记军委装备发展部某基地助理工程师常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