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喊涨 陈时中锁定高就诊族群

健保安全准备金剩下1000多亿元,明年如果没有调整保费,到了明年底只剩1.5个月,到2022年就会用完,远低于「安全准备金必须要有1到3个月」原则。(本报资料照片

健保财务告急!健保署统计,健保安全准备金剩下1000多亿元,明年如果没有调整保费,到了明年底只剩1.5个月,到2022年就会用完,远低于「安全准备金必须要有1到3个月」原则,卫福部长陈时中直言,健保费应该要调整了,并希望不要丧失社会保险、量能付费精神

陈时中日前接受媒体专访表示,需面对调整健保费用问题,且对提高就医部分负担持保留态度,因调高部分负担不利贫苦人家,违背健保基本精神。

他并提到,若真要提高部分负担,初步构想应是计算民众1年平均就医次数并订出上限,如平均10次,第11次起拉高部分负担,且要有配套,排除重大伤病、中低收入户等弱势族群

陈时中昨天在疫情指挥中心坦言,健保费应该要调整了,但这是牵一发动全身,每个环节互相连动的严肃议题;以往相关论坛、健保署、健保会都有讨论,希望从大的结构面讨论,不要丧失社会保险、量能付费的精神,从怎样让健保制度更完整、健全的角度思考。

健保署副署长蔡淑铃表示,之前讨论由慢性病患者负担健保费,领连续处方签的病患多负担一些保费;但提到健保会讨论时,发现许多领慢性处方笺药品患者都要长期吃药,且多是高龄弱势,若增加部分负担恐加大经济压力,因此当时缓议未通过。

蔡淑铃说,陈时中提出调涨部分负担的构想是希望从检验检查及高就医诊次患者着手;这部分其实10年前也有提出,如高就医诊次和检验的多项部分负担,但项目十分复杂,当时健保会也认为需简化,因此相关费用又合并到目前的定额部分负担。

蔡淑铃表示,部分负担有很多内容可以讨论,如果有搭配部分负担保费,保费的调整幅度或许就不会那么高,但两者概念不同。调整保费是每人每月多出一点,调整部分负担是每次看病时才会付,影响对象不太一样,这也是要衡量,需要更多社会沟通和对话,毕竟牵涉到每个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