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检红字以为只是熬夜!她脾脏肿大才知罹罕见血癌 注意常见症状

▲台湾骨髓增生性肿瘤关怀协会盼提升国人对骨髓增生性肿瘤疾病认知,以利早期诊断、早期评估、早期治疗,减少中长期并发症。(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37岁的许小姐六年前健检发现血液数值有红字,当时只以为是太常熬夜而不以为意,后来接受妇科手术,术后仍有多种血球数量超标、部分甚至高出正常值三倍,连脾脏也肿到1.5倍大!后来才确认罹患罕见慢性血癌「骨髓增生性肿瘤(MPN)」。医师指出,因为骨髓造血失控,若疾病未控制恐引发中风、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提醒当抽血异常或者有疑似症状持续,应该就医检查。

台湾骨髓增生性肿瘤关怀协会理事长、台大血液肿瘤科医师侯信安指出,骨髓增生性肿瘤是后天疾病,无关遗传,因为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导致骨髓造血不受控制异常增生,除了真性红血球增生症(PV),还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生症(ET)以及骨髓纤维化(MF)等,发生原因还不明确。

侯信安说明,骨髓增生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疲劳、搔痒、盗汗、发烧、体重减轻、耳鸣、头痛、失眠等,一般情况比较难以区别,但如果持续发生超过2周,建议就医;而如果进一步出现脾脏肿大,可能造成腹胀、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要赶紧就医治疗。

「不管是年轻人或是年纪大的患者,临床上都曾遇到已经心肌梗塞、中风才诊断出来。实在十分可惜!」侯信安无奈表示,有症状一定要检查,一但常规血液检查发现异常,不管是过多、过少,都应该进一步寻求专科医师评估。

▲台湾骨髓增生性肿瘤关怀协会于9月14日世界MPN日举办卫教讲座。(图/记者洪巧蓝摄)

侯信安指出,骨髓增生性肿瘤病患多半相对年长,随着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这类疾病的个案数势必会增加,但临床观察也不乏年轻病患,年轻者与疾病共存时间相对长,但骨髓增生性肿瘤可能产生次发性骨髓纤维化,甚至约有2-5%可能出现急性白血病转换、也就是俗称的「急性血癌」,不少人忧心疾病进展。

侯信安表示,目前红血球增生症仍以传统治疗为止,患者依血栓发生风险区分为高危险族群(年龄超过60岁或曾经有血管栓塞病史)与低危险族群。除使用阿斯匹灵之外,低风险族群可能合并放血治疗,高风险族群则合并口服化疗药物或者是干扰素治疗。

近年问世的新型长效干扰素,随着持续累积的治疗数据、加上追踪时间拉长,确实观察到除了血球控制之外,对基因突变量减少以及减少纤维化发生都有优势。目前使用在红血球增多症,健保仍有相对严格的规定,协会仍在持续努力争取,期盼未来健保适应症能有突破、让病友有多一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