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乳癌死亡率 早篩、治療宜同步

癌筛推动多年,乳癌与大肠癌等早期筛检人数逐步增加,但涵盖率仅三成五到四成,成了最大盲点,也让晚期病患不减反增。多位专家不约而同指出,有些民众无论如何都不愿接受癌筛,须思考不同策略,而无论早、中、晚期,治疗缺口也都要补足,才能真正翻转情势。

台北荣民总医院副院长曾令民观察到,过去廿年乳癌新药蓬勃发展,但台湾在一九九六年到二○二一年的数据,乳癌发生率上升三点五倍,死亡率也增加一点五六倍,相较于美国稳定下降趋势,台湾的发生率增长较快,原因有三,第一,美国自二○○○年便积极引进新药,病患死亡率因而下降;第二,约百分之七的民众无论如何都不愿接受公费筛检,也不愿就医。第三,在台湾,约百分之十一的病患在第四期才诊断罹患乳癌,相较于美国百分之六,高出许多。

曾令民进一步分析,在今年「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提到,若要降低乳癌死亡率,推动乳癌筛检的贡献度约两成五,第一期到第三期乳癌药物的治疗与运用贡献了四成七,转移性乳癌的治疗则贡献了两成九,这代表若要降低乳癌死亡率,「筛检、转移性乳癌的治疗与第一到三期的乳癌治疗」都是重点。

据癌症希望基金会统计,近五年乳癌新药有六成二被健保限缩给付。以早期治疗为例,像国际治疗指引针对三阴性乳癌、带有BRCA1、BRCA2基因变异病患所推荐的PRAP抑制剂,或像可用来治疗三阴性乳癌的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皆未纳健保给付。

至于大肠癌八年来第四期患者从百分之十六成长到百分之廿一,秀传医疗体系彰化院区癌症医院院长张正雄表示,在治疗上,台湾乳癌、肠癌等治疗指标的认定、执行仍有进步的空间,国际上公认,为大肠癌病患进行淋巴结切除手术时,需要切除十二颗以上淋巴结,病患预后比较好,但在执行上,医疗机构之间仍存在一些差距,应推动统一的高标准治疗模式,对病患较有利。

至于筛检方面,应有更好的效益评估,曾令民提到要七十、八十岁女性乳癌筛检有必要吗?她们乳腺已逐渐萎缩,反而要强调触摸,年轻女性则因乳房致密,乳房摄影是否适合,都可以讨论。张正雄也认为,要整体降低癌症死亡率,除了先进治疗的可近性,减少治疗延误及民众健康意识外,必须寻求新的早期发现策略。

对此,国健署副署长魏玺伦指出,对于是否要用相同的筛检工具会进行检讨,但癌症筛检最大痛点是涵盖率,乳癌筛检一直没有突破四成,大肠癌筛检也没有突破三成五,会持续努力;至于癌症筛检阳性患者的计划也将持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