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该充满十万个为什么 换个问法可以更成功

教育者应该应材施教,不该对每位学生都抱持质疑态度。(图/达志示意图) 文、图/教育这种病

老师说「为什么」这三个字的频率,通常都比学生还多。学生:「老师我今天迟到了。」老师:「为什么?」学生:「老师小东刚刚打我。」老师:「为什么?」学生:「老师我作业忘了带。」老师:「为什么?」学生:「老师我明天要请假。」老师:「为什么?」学生:「老师我好难过。」老师:「为什么?」学生:「老师我想自杀。」老师:「为什么?」

多数从老师嘴里说出的为什么其实无关痛痒,但是有些时候就真的别再问为什么了。黄老师是个妈妈型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就像妈妈一样,总是绕着学生周遭打转,无论大小事总会事事叮咛。一日,黄老师正在批改学生作业,一位导师班的学生跑来,脸上满是忧郁,仿佛把「我有状况」四个大字写在脸上,接着坦白地对导师说想去死了算了。

关键时刻来了,这时黄老师可不要问:「为什么想死?」本来情绪濒临崩溃、脑袋浑沌,整个人处于当机状态的可怜学生,经过这么醍醐灌顶的一问,顿时开始整理思绪,开始回应老师的提问:「是啊!为什么要自杀呢?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样的恐惧和不安,停止这样无止尽的绝望,当别人告诉我自杀不能解决问题时,我想问,你有方法让我现在不要再崩溃、沉沦下去吗?你有方法立刻终止绝望吗?」老师能有方法吗?当然不可能有!

因此黄老师这时不如直接说:「你已经决定好什么时候要自杀了吗?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自杀呢?」此时的首要关键得先确定学生是否有了自杀计划,如果计划又详细又明确,那就有高度危险性学生会跑来找老师,那是伸手求救的讯号, 赶紧带着学生去校园走走( 别管下一节是否要上课或是要开会),边走边聊,问他一句「怎么了」,会让学生温暖一点,不论学生说了些什么,千万不要以「同情」、「鼓励」来回应,例如,「虽然你很难过,但是你想想有人一出生就没了双手呢?」或是「想想你爸妈和朋友会有多伤心?」想自杀的人通常都想负很多责任(但是承担不了),这么说只是加重他的责任与罪恶感,说实话,这种回应很少会让事情变好。

老师如果「经验足够」的话,可以用同理心来强化连结,连结才是帮助想自杀学生的药方,老师千万别认为同理心很简单,同理心是种容易让自己受伤的选择,为了「感同」且如同「身受」,老师必须连结到自己内心中能理解同样感受的事情,这个过程经常会触碰到自己想遗忘的记忆。不过,许多老师从小到大一路备受关怀,成长过程中或有挫折、沮丧,但是还不到「无止尽的绝望」,所以要做到精准的同理心,实在是有困难,因此还是让学生尽情地说话宣泄就好,再陪学生一起走到辅导室,让辅导室来协助接手处理。

再回到老师爱问为什么这个议题,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只好想个答案给老师,所以当老师问学生:「你为什么迟到?」学生不会坦白地说:「因为我很懒。」 反而会回答因为路上塞车、因为出门时肚子痛、因为闹钟坏了......反正就是找个老师虽然不太相信,但是勉强还能接受的答案。就算学生很诚实地说迟到是因为太懒惰,老师会因为学生的诚实而感到满意吗?

大多数应该不会,不但不会,还会依据学生的口气而有两种可能反应:若是学生语气平和不带表情地述说,老师会觉得那是在「呛」,反而更加愤怒,愤怒之后可就没好话啰,学生也不会有太好的回应。若是学生语气柔弱、表情惭愧地述说,老师会觉得有必要负起责任好好教教孩子,常常这一说就是长篇大论,说到孩子眼神恍惚、灵魂出窍,至于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学生迟到了,若是属于很少迟到的学生,直接微笑地对他说:「你很少迟到喔!」就够了。因为很少迟到的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要求,「你很少迟到喔!」这句话对这样的学生就已经很强烈了。如果是经常迟到的学生,通常是家庭生活规范差,或者亲子互动有障碍,或是找不到来学校上课的动机

如果是家庭问题,老师无法取代父母,也无法改变父母,但是可以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想要更好」的种子(别忘了种子发芽需要一段时间)。若是动机问题,那就得厘清学生不想来学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是霸凌,那当然就要处理班上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学生想上的大学躺着都能上,他认为到学校上课的意义不大,还不如写写歌词、练练吉他,更能让人生成长,那就是属于制度性个人兴趣问题,老师能着力地方就不多了,唯有激发学生挑战更好学校的欲望,这当然很难,但也是最能考验教师的地方。

本文摘自《教育这种病》,时报出版作者/廖振顺著作地理课没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开眼界》、《地理课没教的事2: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地理课没教的事3:看见地球变动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