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让民生工程“暖”到心里

“报修电话不‘热’了!”本周,北京正式进入供暖季。供暖首日,市民热线12345供暖投诉较上年同期下降了五成。

供暖是北方城市冬日里的“刚需”,直接关系着广大市民的幸福值。正因如此,人们对供暖服务一向非常敏感,气温不达标、管道老旧、跑冒滴漏等都是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每到供暖季,投诉率高不高、回应及时与否,不仅是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广大市民评判公共服务质量指标

今年供暖首日投诉率下降五成,确实令人惊喜。解剖这只“麻雀”,我们会发现,“接诉即办”机制在背后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北京热力集团为例,今年坚持“1分钟派单、10分钟回复、1小时上门、一次性解决”,仅随时备勤的一线座席人员就达170名。畅通的反馈渠道、有效的应对模式,大大提升了问题解决效率。而在有诉必应之前,“未诉先办”又已经先行一步,供热系统很流行一个中医术语,叫“冬病夏治”――将上一供暖季发现的问题归拢分析,抢在下一个冬天来临前,对设备管网进行针对性检修改造,解决问题于未萌。“未诉先办”“接诉即办”,两手抓、两手硬,老百姓的满意度自然提升。

供暖和天气变化建筑设施等因素息息相关,特别是今年冬天,北京供热面积预计达到8.95亿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热面积约6.28亿平方米。这样的特点体量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预判所有问题,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全部类似。对此,北京探索出了一套应对突发状况动态解决机制。比如“看天供暖”,暖气的启停时间不机械“一刀切”,而是根据气温变化和群众需求动态调整。又如“管家包干”,热力维修人员包片、包楼、包门,暖气不热、锅炉运维、管道摸排,啥疑难杂症都找同一位责任人。这些细致举措遵循着同一个理念:以群众的诉求为先,始终保持服务状态,以工作确定性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

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运行,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多、诉求多,从居民家中水电气热,到一个片区垃圾分类、停车管理,内容千头万绪、繁杂琐碎。而上述这套“供暖服务经”对于我们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特别是做好民生工程不无启示意义。做好民生工作的大前提,就是善于倾听诉求、有效对接民意。而这需要架起与民沟通的“立交桥”。除了12345平台,日常积累的大数据、走访调研的反馈、网上网下的吐槽等等,都值得重视起来。与此同时,公共服务部门要强化与民互动的质量和效率,不忽视任何一个诉求,否则“光听不做,不满更大”。将问题挂账督办也好,将考核与企业优惠政策挂钩也好,方法大可创新,但归根到底都是把责任进一步压实,谁的纰漏谁补足、谁的问题谁解决,让服务链条上的每一个主体都各尽所责,“精细化”也就落到了实处。

预报,18日到23日,北京将迎来一次大降温过程,今冬第一个供热预警通知也已经发布。严阵以待、无微不至,这种服务意识,将把精细化治理推进到城市的末梢神经,让广大市民永远感受到融融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