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指病友詐保將限實支實付 病團:限制病權沒人性

金管会保险局日前指出,为防止病友利用实支实付医疗险「赚钱」,将依实支险朝建立损失分摊机制、落实核保通报机制二大改革,民间爆发抢买潮,保险业者陆续下架实支实付险种。本报资料照片

金管会保险局日前指出,为防止病友利用实支实付医疗险「赚钱」,将依实支险朝建立损失分摊机制、落实核保通报机制二大改革,民间爆发抢买潮,保险业者陆续下架实支实付险种。病团批评,金管会只站在保险公司立场思考问题,认定病友靠医疗险赚钱的说法,更是极不人道;未来保单应设计配套,跟上医疗进展,否则根本是变相限制病友权利。

全癌连秘书长齐秀惠表示,金管会不处理目前保险给付跟不上医疗进展,病友因各式保险规定无法领到理赔的问题,反而先拿实支实付险开刀,还说病人靠此赚钱,是相当没有人性的做法,若要赚钱民众大可购买其他险种。

齐秀惠说,大部份民众购买医疗保单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好的医疗照顾,尤其晚期癌症需要新药治疗,但药价愈来愈昂贵,必须透过多张保单才能减轻经济负担;金管会保险局作为政府官员,竟未以国人权利保障为出发点,反而站在保险公司立场思考问题,非常负面、令人愤怒。

齐秀惠指出,商业医疗保险若维持目前以住院为前提,但癌症治疗方式已经不必住院,曾有病友因癌症免疫抑制剂只要30分钟就能打完,医师难安排健保资格住院,商保理赔遇到困难;另,癌症治疗趋势为使愈多种药品,且给付型态不一,每月药费动辄10万以上。

台湾年轻病友协会副理事长刘桓睿则表示,癌症新药治疗愈来愈贵,本来就会购买多张保单分摊风险,金管会提出的「损害填补」概念上正确,但是过去实支实付医疗险常卡在病友领不到理赔金,若未来险种规划仍然与现在相同,且与健保给付条件挂钩,而非支应病友自费医疗、医材费用,那限制不得重复购买保险,是变相限制病友权利。

刘桓睿说,若单一保单保额不足以涵盖治疗费用,病友确实需要多张保单,但未必每张都是实支实付。年中发生健保署限制病友住院,导致无法请领商保理赔的争议,凸显商业保险「理赔条件」出了问题,商保业者任意更改规则,衍生不必要的争议;未来金管会、卫福部应持续监管,协调出符合医疗现状的理赔条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