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药没钱买」超残酷!SMA病友吁健保给付不要再有限制
SMA病友施小姐(右)特别感谢北荣神经内科周边神经科主治医师萧丞宗(左)不断鼓励,让她鼓起勇气接受治疗。(郑郁蓁摄)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是一种因基因变异导致进行性神经肌肉退化疾病,药物非常昂贵,今年陆续有条件纳入健保,不过不少病友仍是有药却用不了,病友施小姐直言,「有药没钱买」比「没有药医」更残酷,自己很幸运等到了健保给付,她也用自身故事鼓励病友,现健保给付年龄已经扩大许多,应在给自己一次机会,主动咨询医师治疗的可能性。
今年30岁的施小姐回忆,小时候,自己很明显追赶追赶跑就是赶不上其他小孩,爸妈不断带她看骨科、跌打损伤,绕了很大一圈,错过早期诊断治疗。直到有天到医院历经抽血各种检查后,医师把她请出诊间,再请她进去说明时,只对她说「请你多运动」,让她很挫折,「我就是生病了,却好像告诉我,我很努力就可以做到一样」。直到国中才隐约知道自己的疾病。
施小姐提到,「过去隐约知道好像有2000万的治疗药物,但谁家里会有2千万?就当这东西不存在。」施小姐的运动功能曾3次出现明显的化,第一次发生在大学时期,有段时间双脚就像布丁一样软、无法迈出步伐,双手也无法握笔写字。
第二次出现在4年前的研究所时期,施小姐独自到美国纽约实习,原本还能依靠助行器维持行动力,没想到一次感冒后,运动功能出现巨大变化,一度只能躺在床上、完全不能动,更遑论翻身下床,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更不愿意放弃得来不易的实习机会,因此选择暗自流泪与承受。
最近一次则发生在去年底,某天夜晚下班回家,为防止跌倒,双手扶墙,小心翼翼地走向门外,但跨出大楼门口后,肌肉就像失去联络一样,无法控制。施小姐表示,当时为了保持站姿,耗尽全身力气,完全无法抽空打手机求救,只能静静地僵站在原地,直到精疲力尽才顺势倒地,随后躺在地上,等着气力一点一滴回到体内,再想办法回家。
纵然个性坚强、理性了解病程的自然演变,施小姐每次遭遇病况急遽恶化时,还是会感到震惊、忍不住哭泣,渴望有药可救。 但面对,「有天价药物可以提供治疗,但你无法负担」的情况,对病友及家属而言,比「没有药医」还要来得残酷。
一次次面对断崖式的退化,让施小姐「已对治疗不抱希望」,所幸台北荣总神经内科周边神经科的主治医师萧丞宗相当「热情」的鼓励并积极协助,甚至在医院就医时还协助她「跑关」减少舟途劳顿,施小姐终于下定决心,给自己一次机会,申请健保给付用药,终于等到核准的好消息。
萧丞宗说,针对SMA,2016年后陆续有3种新兴治疗药物出现,分别采背针、基因治疗、口服药等形式,透过影响SMN基因的表现,就能让病患可以免于运动功能退化的恐惧,不仅能持续稳定呼吸和进食功能,甚至不少人运动还能有显著的进步,例如背针的治疗效果, 目前几乎没有任何年龄限制,台湾目前年龄最高的治疗病患大约为60多岁,过去因药价高昂,病友过去根本有药用不到,甚至要到海外寻求治疗,今年4月开始健保也已经给付。
萧丞宗表示,今年初健保陆续放宽SMA各种药物给付于青少年和成人病友,但仍有部分包括年龄、以及肢体运动能力评估等条件限制。
「这些限制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萧丞宗直言,国外的治疗,完全没有任何限制,但台湾健保现制蛮严格,「治疗明明在那边,但没办法提供给病人,这对临床医师和病友来说都是蛮大的折磨」,每个人都应该要有接受治疗的权益,有机会让越多人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