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癌症新药纳健保却限缩给付 病友看得到、用不到

癌症希望基金会与台湾病友联盟共同呼吁,合理保障新药新医疗科技预算,不要强迫瘦身,未来更应逐步扩大规模,以改善新药不合理被限缩的情况,确保病人受到即时适切治疗。(王家瑜摄)

陈妈妈是肺癌患者,自费使用标靶药物超过4年,花费超过700万元,好不容易等到药物今年初纳入健保给付,却因「未经化疗失败」而不符合给付条件,让全家陷入天人交战。癌症希望基金会统计,108年以来共有48项癌症新药纳入健保给付,高达67%的条件限缩不符合国际临床指引,导致病友看得到、用不到。

癌症希望基金会倡议发展部主任蔡士敏指出,近年健保署致力于癌症新药纳入健保给付,112年迄今纳入健保的品项,相较是110年至111年的2倍之多,然而看似漂亮的数字下,却暗藏不符合国际治疗指引的限缩条件,药品「被迫瘦身」成为常态。

癌症希望基金会统计108至113年8月期间,共有48项癌症新成分新药纳入健保给付,有67%的给付条件不符合国际指引,其中血液癌症共16项全部都被设限、肺癌8项新药中有50%被限缩、乳癌8项新药亦有62.5%被限缩。

蔡士敏表示,常见的限缩条件有3种:「限缩疗程或时间」,例如乳癌标靶药限缩24个月、多发性骨髓瘤标靶药限制疗程等;「限缩使用对象」,例如晚期患者才可以使用、未经化疗失败不得使用等;「不得并用或替换」,例如免疫治疗无效者,不得再申请标靶药物的健保给付。

陈妈妈自费使用肺癌标靶药物超过4年,花费超过700万元。女儿透露,虽然家里状况算是还不错,但用药多年以来,几乎快要被经济重担压垮,尽管该药物今年初纳入健保给付,妈妈却因为没有经过化疗失败,而不符合给付条件,因此陷入天人交战,究竟要不要换成化疗,「我们都是溺水的人,好不容易有个方式可以上船,却要求必须使用到破掉的救生圈才能上船。」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前副院长陈志毅指出,以肺癌为例,健保给付规范的文字看似限制不多,但临床用药上却有一些「紧箍咒」,让医生为病人开处方时绑手绑脚。 台中荣民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滕杰林也表示,血液癌症新药被限缩情况严峻,虽能理解健保预算有限,无奈之下必须妥协,但临床上也看到许多病人只能自费咬牙苦撑或放弃治疗,希望健保能改善给付条件,让治疗更接轨国际。

健保会将在后天(25日)进行明年度总额协商讨论,新药新医疗科技预算往往是各界关注重点。癌症希望基金会与台湾病友联盟共同呼吁,合理保障新药新医疗科技预算,不要强迫瘦身,未来更应逐步扩大规模,以改善新药不合理被限缩的情况,确保病人受到即时适切治疗,才有机会达成赖清德总统宣示的「119年降低癌症死亡率3分之1」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