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癌、肺鳞癌新药「看得到用不到」 癌团盼健保给付接轨国际
国内有一群「弱势癌」患者,他们的一线治疗还停留在20年前的化疗。台湾临床肿瘤医学会与台湾癌症基金会两大团体共同呼吁,健保癌症治疗应与国际接轨。(台湾临床肿瘤医学会提供)
癌症连续41年蝉联国人死因首位,近年政府加强投入癌症筛检,但健保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窘境。台湾临床肿瘤医学会与台湾癌症基金会两大团体今天共同表示,国内已有一群「弱势癌」患者,他们的一线治疗还停留在20年前的化疗,呼吁健保癌症治疗应与国际接轨。
台湾临床肿瘤医学会理事长赖俊良表示,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投入许多资源对抗癌症海啸,健保在癌症新药的预算占比也逐年增加,但仍有部分癌症在健保资源中被孤立,例如近期讨论度很高的头颈癌、肺鳞癌,癌症患者知道有创新药物却无法使用的情形,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嘉义长庚胸腔内科主任林裕清指出,根据健保署109年健保药费统计,整体肺癌药费支出中,免疫药物仅占癌症药品的5%,但本土研究显示,有近37%的肺癌患者适用癌症免疫药物或癌症免疫药物合并化疗。换言之,能够使用健保给付的癌症免疫药物,对癌友而言就像「中乐透」,每8人约只有1名幸运儿。
林裕清进一步说明,肺鳞癌和肺腺癌是两大常见肺癌,但患者却有截然不同的治疗命运。相较于肺腺癌拥有数十种健保创新药物资源,肺鳞癌健保给付的第一线治疗,仍停留在20年前的传统化学治疗。但肺鳞癌并非无药可用,台湾晚期肺癌药物治疗共识、美国癌症治疗指引皆建议,将免疫药物合并化疗作为晚期肺鳞癌的第一线治疗,可惜台湾健保的给付仍与国际不符,一旦患者不适用标靶药物或无法负担自费疗程,临床医师将难施力。
除了肺鳞癌外,头颈癌也面临相同处境。台北荣总肿瘤医学部主任杨慕华指出,头颈癌近十年未有新药,直到免疫药物出现;根据研究发现,复发性或晚期头颈癌患者使用免疫药物的五年存活率可达15.4%,是传统治疗的近3倍。头颈癌免疫治疗已被国际治疗指引列为一线治疗,澳洲、日本等国也纳入给付,但我国健保却仍处于二线,落后国际趋势。
台湾癌症基金会副执行长蔡丽娟表示,癌友等待癌症新药纳入健保平均为787天,很多癌友根本撑不过2年,还没用到药就病逝;即便癌药获得健保给付,由于给付规范严格限缩,仅3成癌友受惠,多数癌友一样是看得到、用不到。
蔡丽娟指出,随着科技发展,各癌别的创新治疗药物愈来愈多,但费用也不低,癌友治疗上需仰赖健保伸援。台湾癌症基金会提出的「癌症新药多元支持基金」就是期盼能解决此困境,乐见此政策被朝野总统参选人列为竞选重要政见之一,期待政府能加快脚步,帮助癌友有治疗续命的机会,让健保成为癌友有力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