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式学习

最近一有空就在抖音看奥运,除了躺着看别人为祖国争光很舒服外,有几件事儿还挺感慨的。

一个是乒乓球队女单争冠赛,陈梦爆冷蝉联单打冠军遭到很多人的冷遇。

尤其是观众席上有人对其竖中指,还有记者采访她问她是什么支撑她夺冠时,她还在思考,旁边缺却有人喊“擦边”,讽刺她。

即便是这样的遭遇,陈梦也还是稳稳地说话,稳稳地离场,微笑着和观众打招呼,换成我早哭了。

可以说,陈梦个人的台风就是一个“稳”字,不管是打比赛还是台下。

就是这个稳,在关键时刻让她战胜了自己的队友,天赋高她一筹,赛前被观众预定了大满贯的孙颖莎。

陈梦是富二代,据说她家产业很多、财富实力雄厚,戴个几万块的翡翠首饰被传成上百万。她还有个有名的表哥黄晓明。

家境优越的女孩子,还能这么吃苦,在被周围所有人冷落到极致时依然不屈不饶地为梦想拼搏,对比体操团队的苏炜德,家庭教育高下立见。

陈梦的至暗时刻始自东京奥运会,当年夺冠后因为说错话被网暴,虽然大规模赛事都有参加,且和莎莎的比赛失败的次数挺多的,但是也赢过很多次,但就是变成了近乎查无此人的状态,很多人甚至以为她退役了。

因为年龄和伤病,陈梦从全球排位第一到第四,很正常的职业运动员生源曲线。这次赛场上观众一边倒地给莎莎呐喊加油,甚至央视的赛前宣传片里都不见她的身影,被忽视至此,可想而知陈梦的心情是怎样的。

然而,人生的所有经历都会变成阅历。阅历让她宠辱不惊,阅历让她从激情到沉稳,也是阅历让她在赛场上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松。周围环境怎样,都被她屏蔽脑后,专心打球,不被胜负影响状态。

那场比赛我从头到尾看了回放,就连我一个不懂球的人都能看出陈梦以稳制“敌”,关键时刻发挥了奇效,竟然还有很多人在那说莎莎让球了如何如何,真的很搞笑。

莎莎还是年轻了点,心气高又有粉丝制造的巨大压力,关键时刻乱了阵脚。

年轻的天赋选手可以意气风发式地出场,年龄大的球员也可以以稳健为自己的特色,不能否认人家的努力和付出。

我觉得陈梦很像中年的我们与年轻的同事们在职场中的状态,别人看不懂,但是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成熟和强大的地方在哪。

陈梦就是我们普娃家长最期待的培养的小孩儿的样子,勤奋低调稳健,值得期待和信赖。这世上天才很少,能凭借努力勤奋稳健获胜不丢人。

但是现在谁要说自家娃特别勤奋努力稳健就好像在说孩子不够聪明一样,这和陈梦的困境是不是有点像?

看了一些卓越的运动员们家人的采访,还给了我另一个启示,那就是有了目标就要一拼到底,不要犹犹豫豫。

比如拿下女单网球冠军的郑钦文,父亲家教严苛,曾在比赛当场因她自暴自弃打过她。21岁的郑钦文没吃过零食喝过饮料。

看采访,这个女孩是个自我驱动特别强的人,她很享受比赛给国家给自己带来的荣耀。但是她的家庭依然功不可没,投入2000万培养她打网球,最艰难的时候只能卖房支撑,可以说是赌上了一切。

反观我们自己,有时候想对孩子严格,但是又会被外部声音左右,总是在严格和松弛之间反复横跳,拿不准尺度还经常自我怀疑。今天想培养好习惯,明天又觉得孩子要有松弛感。这是意志不够坚定的人的通病。

规则是胜利者制定的,当你足够有实力的时候,你就会自信,就会强大。实力不够松弛也好自信也罢,都是空谈。

每个人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路上都可以潜力无限。孩子前进路上遇到坎了,心理疗法有时候太慢,也可以照屁股踢一脚,说不定一下子就踢醒了。

我们现在做家长,畏手畏脚的太多了,照书养娃千篇一律,但是其实以前的教育也是有戒尺的,胡适他妈生气的时候也会让他跪下挨打。凡事不能过于绝对,不能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也不能完全靠哄着捧着养孩子,很难成材。p

现在的孩子,少年自有少年狂。打破欧美对游泳垄断的潘展乐,说话超级可爱,吸粉无数。

这个孩子主打一个有话直说、有仇就报,在央妈采访时把欧美运动员不礼貌的行为说给了全世界。

潘展乐是姥爷带大的,他姥爷一看就超级爱他,接受采访时一口一个“我们乐乐”,特别帅特别乖特别厉害挂在嘴上。

享受着姥爷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和赞美长大的小孩儿哥,底气十足,抗挫能力极强,关键时刻真能顶得上。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被教育要谦虚要内敛不要出风头,这种理念也会被带到孩子的教育上。

这届奥运健儿们完全不一样,是在被爱被欣赏中长大的一代,敢于追求梦想也敢口出“狂言”,郑钦文说自己“queen wen”实至名归,潘展乐说自己“创造历史”。

你不会觉得他们自大,只会觉得他们阳光又自信。这一点真的值得我们去深思一下,好好反省自己,当孩子兴高采烈告诉我们他的进步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训练过程,而考试就是大大小小的比赛。竞技式学习中,作为家长,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向奥运健儿以及他们的家长学习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