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仰俾斯麦外交 醉心权力均衡

剑与花的岁月:林中斌凡尘随笔《增修版》(和平国际)

在课堂里,季教授花了不少的时间讲俾斯麦的外交。俾相运用手腕,在欧洲诸国之间造成互相牵制的平衡局面,而以德国为枢纽中心。季教授对俾相之手腕赞佩之至,说俾相的本事真不简单─同时对付许多方面的威胁,从不失手。就像马戏班杂耍艺人(juggler)能同时玩耍四、五个球,一面丢,一面接,搞得观众眼花撩乱,而玩球的人从容不迫,连一个球都不让落地。为什么俾相这么高明呢?季氏说,那就是因为俾相深通「权力均衡」之真髓。季教授言外颇有自比俾相之意。我们都晓得,季教授是讲究「权力均衡」的有名学者。他在位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建筑在「权力均衡」之上。

俾斯麦在德王威廉一世手下,发挥了他的才干,得意一时。国王对他尊重非凡,言听计从。到后来,德王威廉二世登基,俾斯麦得不到信任,惨然下台。季教授说到此事,悲惜之情,溢于言表。俾氏去职之后,他多年的心血便付诸东流。以德国为轴心之欧洲均势,于是崩溃,终于导致第一次大战,死人无数,血流成河。以后,又连锁的引起了种种国际的灾祸,以至于今。

为什么欧洲均势会崩溃呢?季教授认为,那是因为,俾氏去后,便没有人能够把「权力均衡」的道理,成功的运用在国际局势上。但是,季氏也不得不承认,俾斯麦当权之时,过份的占了法国的便宜。因此,俾相下台后,法国便首先报复,引发了均势之瓦解。

有一点问题,季教授没有谈到。「权力均衡」的状态,其基本的性质,是稳定的吗?能持久吗?把四、五个球在空中玩弄,谁有把握永不失手呢?用权术的手腕对待别人或别国,他们会心服吗?他们会不伺机报复吗?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从累积的历史经验中,演化出一套观念:在内政和外交上,运用权术和实力的,属于霸道的范围;运用仁德和实力的,上达王道的境界。能作到称霸一时,固然不凡,固然有其伟大之处,但是局面难以持久。如果要奠定长远的基础,有了实力作后盾,懂得权谋手腕以外,还要以仁德信义为最高的准则,如此令人身服心服,才是千秋之计。由实力而权谋,再而信义而忠恕,层层而上,同时并用,才能成百年的大业。在霸道的眼光里,只知权谋不知仁德。季博士推崇现实主义(realism),批评威尔逊总统的理想主义(idealism, Thomas Woodrow Wilson, 1856-1924)。他的眼光似乎局限在霸道的层面。在王道的境界里,实力是辅助条件,权谋也许偶尔是必要之恶,但是长期来看,两者都应服膺于信义忠恕,属于下层的工具,而非上层的目标。

季博士能够景仰中国的文化,在西洋政治家之中,他的眼光已属难得。他能欣赏中国「以夷制夷」的权术手腕,也很不简单。可惜,他了解中国的政治传统有限。汉光武的「推心置腹」,以「柔术」治天下,而奠东汉数百年之基;孔明的七擒孟获,「南人不敢复反」!唐太宗重用敌人魏征,还大量容忍「那个村夫」当百官之前「侮辱我」,而开唐朝盛世。中国历史里王道的实例太多,不胜枚举。(五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