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变时代,什么才是金融巨头最牢固的护城河?

(原标题:剧变时代,什么才是金融巨头最牢固的护城河?)

这两天,一份榜单的发布,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 由零壹智库与国促会数字科技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8-2020年全球AI专利排行榜TOP100》,榜单排名里位列前3的企业让人感到意外:它们分别是三星、IBM和平安集团。其中,平安集团凭借9255件专利的绝对优势,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2018-2020年全球AI专利TOP10企业

另外,共有44家中国企业进入榜单中的TOP 100,说中国企业撑起了人工智能专利的半边天,一点不为过。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平安。没想到,唯一挤进前三的中国企业,不是华为,不是BAT,而是平安。平安,早已不再是大家印象中单纯的保险巨头,在大家仍未察觉之际,平安已悄悄升级进化,成为一艘马力全开的金融科技巨舰

科技独角兽的生猛进击

平安的这场“进化”,并不是一蹴而就。早在2013年,平安集团董事长明哲就在新年致辞中,提出了“科技引领金融”的长久愿景。而如今,愿景成为了现实——2017年,平安确立了”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战略,2018年平安好医生港交所挂牌上市;2019年,平安将Logo底部的“保险·银行·投资”更换为“金融·科技”,同年金融壹账通登陆纽交所;2020年,平安以1604项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一,陆金所亦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细数平安集团科技板块的独角兽公司,他们脱胎于平安,成长于市场,各自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与长处。总结下来,“独角兽们”却依旧沿袭着从平安血统中来、一脉相承的共同特点——“快、准、狠”:

快,每一只“独角兽”成长的速度都是飞快的:

2015年,平安宣布上线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3年后,平安好医生登陆港交所,创下2018年以来港股最大规模IPO;

2015年,金融壹账通成立,4年后金融壹账通登陆纽交所,目前已是国内领先的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之一;

2016年,陆金所宣布转型为金融产品的开放平台。4年后,陆金所成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2016年,平安医保科技公司成立,2018年市值突破88亿美元,成为国内大医疗健康生态圈最大的独角兽之一。

可以发现,平安虽然靠保险业务起家,但近年随着科技力量在金融、医疗生态、智慧城市等场景应用中深化落地,科技输出价值已然显现,甚至将成为平安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准,每一只独角兽都有它的“精准战场”:

平安集团旗下的企业,每一家都可谓是把“术业有专攻”几个字,发挥到了极致。

金融壹账通,专注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科技赋能;陆金所,满足全方位的财富管理需求;平安好医生,打造的是一站式医疗健康生态平台;平安医保科技,其独家研发的智慧医保系统,在多个城市落地应用。

每个细分领域,都是一片万亿级的大市场。金融投资、科技服务、医疗健康、医保控费,不同领域之间交叉融合,让平安的科技创新网络坐拥足够丰富的应用场景。

狠,敢于大量真金白银投入科研:

独角兽相继出笼的背后,是平安过去十年投入巨大的科研费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平安联席CEO陈心颖表示,近十年来,平安集团在科研上累计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未来5年将计划投入2000亿。

平安在科技上的投资,是真的狠。

仅以⾦融壹账通为例,2019年度财报显示,当年营收规模为23.28亿元,而研发费⽤就⾼达11.47亿元,占比49%。

这样的投资比例,不可谓不惊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金融壹账通累计申请专利4327件,其中境外专利申请945项,覆盖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

AI方面的成绩则更加卓越,金融壹账通旗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Gamma AI Lab,从2018年开始频频在世界级的技术比赛上获得冠军,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九次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所以说,平安能挤进AI专利排行榜前三,这不是偶然的闪光点,其背后,是久久为功的科技征途。

金融壹账通:2020,逆势成长

2020年,疫情冲击,乾坤颠倒。很多行业,比如旅游和交通,几乎瘫痪了大半年;但对其他一些行业,比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增长爆发期。

金融壹账通,也在今年逆势生长。金融壹账通的股价,甚至一度从上市发行价格的10美元,飙升7月份的28.8元,受到市场热捧。当金融机构受疫情影响,线下不便开展业务,这时,银行间比拼的就是在线服务的功力了。

嗅觉敏锐的金融壹账通,迅速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窗口。

金融壹账通看到,疫情期间,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联系的“真空区”,如何在无法面对面的情况下,方便银行核定企业资产、寻找客户;企业如何顺利借贷、融资、匹配银行政策等问题,这个痛点,亟需解决方案

于是,金融壹账通迅速上线了“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抗疫版)”,通过智能规划、智能服务、智能产品和智能运营四大武器,顺利连接了银企两端进行高效匹配,一举击溃了这一难题。

平台不仅可以通过大数据模型为银行预判行业走向、构建企业画像、评判放贷风险;也可以通过 AI智能帮助企业匹配抗疫金融产品,并马上直通放款。

今年1月初上线的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正是由金融壹账通深度参与建设的。截至2020年9月,平台已接入来自34个政府单位共250项政府数据,对全省1300多万家中小企业信息进行全面采集,超过350家金融机构在平台上线逾千款融资产品,平台累计注册企业数超过50万,帮助中小企业累计实现融资金额超过300亿元。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疫情期间银行客户线上与电话咨询量明显增加、银行职员却因为疫情控制而不能到岗的问题,金融壹账通推出了专业的智能客服产品,将壹账通最大的优势——AI的作用发挥了出来。

客户端,电话会先由人工智能接听,根据客户回答处理需求,并精准匹配对应产品,缩短客户等待时间;在银行端,则大量简化日常重复性工作,为行方提供全流程的智能运营服务。

有数据显示,疫情期间,金融壹账通的智能客服产品帮助银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75%,人均产能提升5倍。

在疫情这次大考中,金融壹账通利用科技创新,逆势生长,为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科技才是最牢固的护城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遭遇新冠风暴,无数企业病倒如抽丝,亦有众多新兴企业在危中寻机。

传统巨头发现自己的护城河在被逐步蚕食,新入局者看到逆袭机会跃跃欲试。原本看似铁打不动的银行业,也不例外。拥有强大科技服务能力的金融壹账通,自然被众多中小银行视为最依赖的盟友。

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我们就可以明显嗅到这股不同寻常的气息——在这个特殊的年头,各个中小银行都感到了十足的危机感,同时与即将迎来剧变的兴奋感。

在这场颇具影响力的金融论坛上,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指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已然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从2006年到2018年,全球银行业ROE增速从17.4%下降到9.5%,中国银行业ROE增速从2012年的20.5%下降到2020年的10%,银行业的综合价值回报正在持续收窄,站在十字路口,数字化转型已然是生死之战。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

在这条金融科技的赛道上,各大银行也许会有雄厚的资去购买金融科技的核⼼技术专利、甚⾄⾃⼰孵化⾦融科技初创项目;而中小银行只有与有硬核实力的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才更有可能实现共赢。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所以说,某种程度上,2020年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不容易的一年,却也是金融科技云平台的升级蜕变之年。    厚积薄发的金融壹账通,成了这条赛道的领跑者。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在论坛上称:“过去五年里,金融壹账通陪伴金融机构走过了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也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经验。疫情之后,中小银行延续并加强数字化迭代升级的趋势已成共识。当前业界正在急速向‘五化’发展,包括端到端转型、中台化整合、智能化创新、国产化核心和云端化基建。为抓住‘五化’带来的机遇,金融壹账通在整合众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向‘整车式输出’升级,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科技赋能。”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

在《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榜单中,金融壹账通以363项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三。而截⾄ 2019年底,壹账通拥有3707家客户,是中国所有科技云服务平台中,客户数量最多的企业。

科技本身蕴藏多大的能量,金融壹账通就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变革时代,唯有科技创新,才是最牢固的护城河!

巴菲特讲过:“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

在这个时代,科技越能创造奇迹,我们越要坚守常识:相信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科技护城河是需要日夜垒砌的;相信长期主义,伟大的科技企业必定能为社会持久地创造价值;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会抵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