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不易死也难 北京掀「异地安葬热」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由于北京墓地价格一再飙高,很多北京人开始去周边的河北等地购买墓地,「活在北京,葬在河北」的现象在清明节前夕引起各方讨论。除交通便利的因素外,价格成为北京人「舍近求远」的最大理由。在河北省世界华侨陵园,一半以上的墓地是北京人购买,而怀来县中华永久公墓刚在北京组织了百余人的考察团,购买墓地会有相应折扣。

一位北京市民就在涿州一家公墓预订了标价9800元人民币的墓地,只因为北京市内已经找不到比这更便宜的墓地了。还有人说,在扫墓时才发现,在北京「不但居不易,也死不起了!」,因为陵园已没有低于2万元人民币的墓地,十年前买的目的,如今竟然已经涨了15倍。

面对北京市庞大的需求,不少河北人偷偷把给农村村民专用的「公益性墓地」当「经营性墓地」变卖。按照大陆的相关规定,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不对外也不允许经营;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殡葬业者表示,公益性墓地就像小产权房一样,是农村居民享用的一种福利。虽然土地一旦被征用,当地村民会受到一定补偿,但对于想埋葬出生地的其他居民,权益很难受到法律保障。

很多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大产权」和「小产权」的区别。听到公益性墓地的还以为是政府民众建的经济型墓地。但即使知道真相,往往一句「死者为大,谁也不会随便动死人地方」,就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业者坦承,「小产权」墓大行其道,凸显葬业价格管理监督缺失。因此,要求政府加紧修订《殡葬管理条例》,才是解决墓地供不应求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