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第二届体育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1月24日,“聚势·2018”第二届体育旅游创业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届论坛由俱牛主办,《户外探险杂志、ISPO Beijing、凯乐石、保游网联合主办。来自体育、旅游、户外、互联网、露营、冰雪、水上、资本等众多领域的500余位一线从业人员参与了此次盛会。

特邀乐视户外总经理蔡英元为主持嘉宾

自2016年政府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关于促进、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文件之后,体育旅游迎来政策风口。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水平的升级传统观光型旅游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体验式旅游需求迅速增长。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正顺应了消费式体验旅游发展的趋势,因此本届论坛的主题定为“聚势”。

论坛首先由ISPO中国项目总监克里斯托夫和《户外探险》杂志出版人、俱牛董事长吕晖致辞,欢迎大家的到来。

ISPO中国项目总监克里斯托夫

《户外探险》杂志出版人、俱牛董事长吕晖

体旅产业消费升级之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是新时期社会矛盾的转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梁强教授认为,这一点对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与之相伴随的是,“幸福产业”这个概念脱颖而出,包括体育、旅游、文化、健康、养老在内的产业都是典型的“幸福产业”,此后国务院还专门发布了促进这五大“幸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这样重大的背景之下,梁强认为户外运动恰恰是“幸福产业”最重要的承载体。《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的旅游要走向“优质旅游”时代。“这个报告如果对应到体育旅游,你会发现它带动幸福感的作用同样是非常强大的。”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梁强教授

资本方眼中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机遇

2014年体育总局发布了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之后,体育产业风起云涌,当时进入到体育产业的投资机构有几十家,由上市公司牵头发起的体育产业基金也有将近十家。但到了2017年,投资热潮消退。凯兴资本创始合伙人潘石坚却表示,这是一个机会,“第一是估值合理了,第二是没人跟你争抢了。”体育产业可能是未来上市公司最多的行业之一,第一是细分领域众多,体育产业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每个产业的龙头所占产业比重非常大;第二是资产证券化率低;第三是整体规模大,成长性好。

凯兴资本创始合伙人潘石坚

文旅+体旅的跨界融合

天合文旅董事长吕珂将中国目前的文旅行业分为了四大类:政府平台主导型、旅游产业主导型、地产发展主导型、资本运作主导型。其中最有名的是政府平台主导型,吕珂举例,由于新建的高铁要经过,山东某地政府计划投资做大型的旅游园区,由一家著名的文化产业公司策划方案,最后投资了五六十个亿。但不管是文化旅游还是体育旅游,所有类型的核心归为一点——运营的思路,没有运营就没有未来。

天合文旅董事长吕珂

体旅行业商业市场化的成功案例

行知探索高级合伙人李佳重点介绍了“玄奘之路”和高黎贡超级山径赛,这两个越野赛的打造理念是文化提炼品牌、体育打造形象、旅游落地发展。在两年前,体育总局和旅游局共同颁布了《体旅融合的发展计划》,颁布之前来行知探索征询意见的时候,李佳给出的意见就是文体旅游融合发展。为什么这么说?现在最大的全球体育盛典——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是来自于古希腊的文化,全世界关注度最高,以及越来越多的跑者参与的马拉松赛事,也是来自于古希腊的文化,所以行知探索认为文化是提炼品牌的根基。而体育是正向、积极、正能量的传播,所以它能最好地带动品牌,马拉松就能很好地带动企业品牌形象。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很倾向于举办马拉松赛事,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马拉松比赛达到了3000多场,其原因就是赛事能够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行知探索高级合伙人李佳

户外赛事背后的百花齐放

在“新经济”的行业经济指数里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体育文化和娱乐。

三夫赛事创始人章超慧分享了户外赛事“百花齐放”的背后原因,经济水平当然是主要原因,2015年体育产业总的产出增长是26.02%,比国民生产总值高出了不少。第二个原因是政策利好推动了户外赛事的发展,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我相信也是政府的推动让大家决定跻身到行业里来。另外旺盛的市场需求也拉动了户外赛事的多样性发展,包括健身需求、个人荣誉满足感、推广景区和品牌等等。终归来讲,户外赛事独特的魅力形成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所有参加过户外赛事的人都知道过程很艰辛,但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魅力才使得户外赛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状态。

三夫赛事创始人章超慧

行业发展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在夜雨旅行网创始人李文琦的概念里,把消费升级细分为了“消费升级和价值升级”。消费升级集中在硬件或者流程里面,比如说以前用灯泡,后来改用节能灯,再后来用LED灯,表面看起来是消费升级,但只是集中在硬件上面,真正的消费升级应该是集中在情感和精神上的,也就是价值升级。无论你的企业在做什么,都要寻找有价值的迭代与升级。

夜雨旅行网创始人李文琦

体育旅游行业中垂直市场的新思路

巅峰探游在探险服务领域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创始人孙斌突然发现,到了2016年,世界好像变了,原来在国内做七大洲、南北极探险的只有两三家探险公司,但是到2016年突然多了很多公司,让孙斌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当探险服务的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内部的整合是必然,所以看到业内开始相互组合,“小而美”梦想也变的不再现实。

巅峰探游创始人孙斌

传统模式下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里面有一个重构思维。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到一定阶段就需要改变,把之前的东西推倒重来,也就是重构。Feekr旅行联合创始人沈涛认为可以将此观点应用到户外行业,一个是价值链上分工的重构,很多的组团俱乐部都是在做短线,这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而假设在一个城市周边建十个户外营地,交通越来越便利,最终用户就完全可以跳过俱乐部去休闲度假。

第二个是新技术带来的流程重构,现在大家都觉得新媒体做的好是因为包装好,其实这是对的,包装在价值链条上非常重要。

第三个是共享模式下的生产力重构。所有的新模式从诞生开始,就是去提高现有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利用效率,同时能够去挖掘一些原本已经存在的资源

Feekr旅行联合创始人沈涛

户外+文娱行业的融合发展

2017年是户外行业风起云涌的一年,这一年行业内诞生了无数的崭新记录和事迹。但要说起整个行业最热闹的新闻,肯定莫过于《七十七天》电影,众酬百万,票房过亿,着实让投资人——8000M巅峰会的创始人徐庆欣火了一把。他表示,《七十七天》其实是一次“户外探险”+“影视文化”跨界尝试。户外不仅仅是玩,它应该能够在别的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他觉得一部电影最大的衍生品应该是社群,《七十七天》一个多亿的票房,大概有三百多万人次观看,但这三百万人并没有抓住。“社群比电影还值钱。”

8000M巅峰会创始人徐庆欣

多元创新,新零售下的场景营销变革

营销是之于场景的。20年前商业街的传统零售,其实是通过全国的成千上万条商业街在链接消费和供给的需求,十年前传统互联网是通过搜索,再链接供给与消费的需求,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是以人为核心,通过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社群关系这个场景来链接消费工序。行装就是基于这么一个场景,创始人杨益华表示,在户外俱乐部活动组织的过程当中,让户外领队和户外活动参与者之间,通过移动互联网,通过社交网络,在这种场景当中去实现户外装备的供给和需求,这就是行装的营销场景。

行装创始人杨益华

整合优势资源,探索行业转型发展

CORP户外资源平台发起人乔浩认为,现在从事户外运动产业经营的人都应抓住这一机遇,这个机遇来自于:第一、怎么将传统的旅游线路融入户外运动的特色;第二、如何将小众的专业户外活动发展成受大众喜欢并能够参与其中的体验式户外旅游产品。可以预见,无论其中哪一种方式得到切实的发展,都可以吸引到大量的客户流量。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户外运动是体育+旅游融合度最高的行业。所有的户外运动必然都要有户外运动目的地作为承载,目的地即是各类景区、非景区的地质地貌,传统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条,而户外运动的产业发展,也需要打造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条,才能良性并可持续发展。

CORP户外资源平台联合发起人乔浩

行业个人IP的商业模式

国际知名行者老极认为个人的IP或大或小,身边有很多朋友就是具有IP属性的人。个人IP有什么用?不管是大IP还是小IP,只要有了名气、影响力,你会发现IP的用处有很多。IP的一个用处是吸引流量,有IP之后会有很多人在关注你,曝光量增加,微博粉丝快速爆涨等,这些都是流量。个人IP还可以让你的产品溢价,一个产品一旦有了个人IP的加持,会发现有更多的人去认同你,这就是名人效应。

国际知名行者&作家老极

户外运动行业的创新与转型

真正的户外和大众户外的边界是什么?它如果是一个行业的话,那它本质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俱牛创始人李鹏在分享中率先抛出了这些问题,但他认为最难的问题是,这个行业到底应该往哪里走。户外运动行业里面有很多的行家和专家,但是户外运动行业很少能出来企业家的原因,是大家把自己圈死在一个小的行业里面。户外运动应该怎么去跨界?李鹏认为应该是与旅游、传媒、互联网、教育、地产等业态去融合。

俱牛创始人李鹏

“新机遇,新合作”圆桌研讨

“跨界·融合”圆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