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眷属身分补给证主题展 竹市眷村博物馆登场
▲「眷村补给站~军人眷属身分补给证主题展」,为全台首展。(图/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记者蔡文绮/新竹报导
新竹市眷村博物馆即日起展出「眷村补给站~军人眷属身分补给证主题展」,为全台首展,规划有「话说眷补证」、「眷补大集合」、「眷村映象馆」、「眷补记忆库」、「眷村时光机」五个展区,欢迎民众一起来感受当年眷户彼此间浓郁的互助情谊及交流温度,以及人力车拉米、拉盐的热闹场景。
新竹市长林智坚表示,新竹市拥有47个眷村,高比例的眷村人口,为城市留下独特的眷村文化,为了让眷村文化得以传承,市府透过各类展览将眷村文化精彩呈现,本次展览特别以馆藏的「眷村补给站」为策划主题,希望透过展出,让民众对眷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竹市副市长沈慧虹致词时表示,军眷补给证展览,不仅让有记忆的长辈能够口述历史,也让无记忆的儿孙辈可以传承历史,让代代不断的堆叠厚度,借由这样的厚度,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绵延的传递下去。
国军后备指挥部留守业务处处长王惠民除肯定展览并表示,军眷补给证的名称虽经时代更迭屡有所改,然而政府照顾军眷的关怀永远不变;新竹荣民服务处处长酆世俊则表示,看到展览勾起成长过程回忆,自述儿时领物资最不喜欢领米,最喜欢领黄豆,因为领米后要挑许多小石子很辛苦,而黄豆可以打磨成豆浆、豆花喝到饱。
新竹市文化局长黄竫蕙表示,民国42年至78年间是物资相当匮乏的年代,相较于一般行业,政府给予军人的待遇低,军人家庭生活清苦。为照顾军人家庭眷属生活,军方提供军眷实物补给,按照眷属与子女年龄分大口、中口、和小口拨发眷粮,但随着时代的脚步,眷村居民慢慢的在台扎根,经济也开始好转,渐渐摆脱往日领取物资补助的艰困岁月,为了找回眷粮发放站与眷补证的记忆,展览现场重现当年情境,欢迎民众一同来体验。
五个展区,「话说眷补证」叙述军人眷属补给证的由来,以及眷补证提供的补给福利与使用方式,让民众了解随政府迁台安置的眷村家庭,如何克勤克俭,透过国家实物配给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
「眷补大集合」则展示本馆眷补证典藏,除展出42年至78年间(1953~1989)眷补证各种样式的演进外,还有同时期的互助保险证、国军眷舍火灾保险证、战士授田证等证件展示,透过实品呈现,传承眷村历史记忆。
随着眷村的改建,早期眷村生活型态消失,粮票换米粮情景也跟着消失,「眷村映象馆」展区借由呈现眷村影像,让眷村长辈回味当时的情境,也让民众一窥眷补年代特有的文化风貌。
「眷补记忆库」及「眷村时光机」二个展区,还原当年眷补发放景象,透过实景与民众互动,带大家认识眷村补给证与眷补物资,可以体验当年眷村族群独特的生活故事,找回眷粮发放站与眷补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