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作战!南寮急增海水淡化设施 目标:每日民生供水1.3万吨

新竹市长林智坚陪同水利署长赖建信视察。(图/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记者蔡文绮/新竹报导

今年是自1964年以来台湾首次春夏季皆无台风侵袭,降雨不如预期因应紧急抗旱需求,经济部水利署日前宣布,将筹划明(110)年3月起,在竹市南寮建置新竹紧急海淡设施,2月1日先试行日产3千吨用水,2月底起每日可提供1.3万吨用水,估计将能供应新竹地区5万人的民生用水,该临时设施未来将以货柜机组呈现,水利署长赖建信亲赴视察,新竹市长林智坚陪同时指出,市府全力支持与协助水利署,携手中央解决大新竹地区用水需求。

水利署署长赖建信表示,新竹紧急海淡设施是抗旱大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环,完成后能取代减压供水措施,也积极辅导国内厂商进行海淡技术的研发。目前新竹紧急海淡设施位于南寮,以便取得海水与排水,全数完成后,110年2月底起,每天能提供1.3万吨水供民生使用,要特别感谢市政府跨局处的协调与协助。

林智坚表示,今年缺乏台风带来的雨水桃竹竹苗区也面临了抗旱作战,中央积极找方法,善用水资源解决新竹地区用水需求,市府将全力配合,接续将协助水利署完成相关管线作业等,一起打造新竹紧急海淡设施。

环保局表示,台湾平均一年会有3.5个台风,但气候变迁影响水情桃竹苗供水区从10月14日开始实施实施夜间减压供水,并停止部分灌区二期稻作供灌。市府也马上于15日召开水情应变会议,要求各机关执行开源节水措施,并加强透过脸书、LINE、民政系统宣导节水。

环保局表示,新竹地区一天用水量大约54万吨,市府也不断想办法开拓水源。除了配合建置新竹紧急海淡设施,目前客雅水资源回收中心的回收水,每日产出1万公吨回收水,将可利用的水资源作为环境保护用途;另设16口抗旱水井,每天可供水3.07万吨。

水利署解释,目前海水淡化是一个成熟的净水技术,海水可经最为广泛利用的逆渗透法将海水大部分盐份杂质过滤掉后取得淡化水,能在水情吃紧时解决用水问题

工务处表示,本计划为应急措施,力求工期短、避开交通干道动线地下管线,评估后拟在南寮设台湾本岛首座民生用水紧急海水淡化机组,海水经机组处理后输送至台水公司湳雅净水场,经既有自来水管网系统,供应给大新竹地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