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耍花样”,专家所谓的“创新”,让教书匠不会教书

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崇高的行业,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自带“光环”。在相比于之前,现在的教育模式各种各样,其中不乏对学生学习大有改善的模式,同时也给了教师无限尝试的机会以及和更多的选择。

近些年来的教改,也让很多新兴的教学模式像嫩牙一样涌现出来,比如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翻转课堂模式、高效课堂模式、先学后教模式、乐享课堂、大单元教学、程序课堂等等。这些模式的出现是否真的能让老师和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呢?

老师教了十几年书,这几年承认不会教书了

很多老师已经表示,这些模式让自己每天备课都很累,各种各样新兴的教育理论,层出不穷。老师们现在只想踏踏实实的上一节课,都变成了奢求!而给出这些模式的专家表示,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是能够推动学术的发展,老师们也能加强对教学更深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种种教育模式的出现,是对教育事业的创新和进步。

这样的说法看似一点错也没有,但是我们依然是要从实际观点出发,脱离了实际,这些模式就会变成所谓的“空话”。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教学模式,将来模式会更多,老师自然而然就不知道该怎么教了,学生也被搞的一塌糊涂,也就什么也学不会了。

专家的“创新”模式,使课堂模式的花样频出

一些教育专家从内心的出发点是好的,教育确实是需要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如果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创新,那么将会被淘汰。

但是脱离实际的创新和没有一样,专家们的“创新教学模式”,一会提出这模式,一会提出那模式,学生成了试验品,老师成了提线木偶。但是这些对学生学习真的有用吗?这些所谓的教改,难道不是把原来的教育“翻炒”成了大部分人听不懂的“高级词汇”吗?

我想说,一些教育专家已经脱离教学一线很多年了,他们缺乏现在教学实践的经验,他们提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他们在办公室的构想、空想。很难贴近实际教学的情景以及需求,并且他们也没有和在一线奋斗的教师们探讨这些教学模式是否真的可行,这些过于理论化的东西是很难起到作用的。

其实,我们最原始的教学哪有这么繁琐,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把这些做好了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一些网友说,现在的情况就是不会教育的在管着教育、研究着教育、祸害着教育;会教育的被折磨的不能教育。

还有网友观察到了实质:这些所谓的专家就是为了升高级评特级做的课题,老师学生都是实验的“小白鼠”,这个课题到手了,就换下一批人,继续折腾学生和老师们。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学校存在的意义何在?

教学最好的模式明明就是学生能听懂的模式,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老师通过备课,在上课时间把知识点讲到,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就举手问,老师的教学模式是思考如何在这一节课的时间内最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最大限度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而这一切变成了奢侈,现在的“伪创新”就是五花八门,脱离课堂实际,更像是花里胡哨的“作秀表演”。

教学的初衷,不是和红利挂钩

这些教学模式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争取资金和项目。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忘了教育最初的使命,有些专家和学者甚至通过贩卖这些理论文章以及开讲座的方式在获得收入。

教育这块“蛋糕”,是人人都想“品尝一口”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教学的对象是谁?是学生们,学校和老师的存在是为了把学生们建设成祖国的人才。一切无关学生学习的事情都不应该出现在学校里。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一些基于实际的课堂创新模式确实对学习起到了很大帮助。我们也会继续鼓励这种以学生为基础的创新模式继续发展进步,希望教育专家们能保持初心,不要将教育与一切红利挂钩,创新出更有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话题】对着这些新兴课堂教学模式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