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揣懷「想救人」理念 從家族企業開創新事業體…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專訪
图撷自科学人杂志。图/大江生医 温康居、龚真提供
王瑞瑜身为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的女儿,继承了父亲的企业家精神,在家族事业中开创出新的事业体。王瑞瑜在长庚医院工作期间,深刻体会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于是成立台塑生医,把「想救人」的理念付诸行动。在父亲的支持下,台塑生医以预防医学为主轴,希望透过生物科技与医疗服务链的整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台塑生医积极延伸事业触角,多元布局循环经济,涵盖水资源的高效再利用、废弃物处理以及能源的储存和研发。王瑞瑜创办的台塑生医,走的是一条融合创新与关怀的道路,把对人的情怀,落实在土地与环境的永续上。访谈中,王瑞瑜多次提到父亲的教诲,让我看见伟大企业家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如何同时为人类福祉而努力。
林咏翔(以下称 Vincent):台湾的读者对「台塑」两个字的印象,应该离不开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老先生。你是如何跟父亲沟通,成立台塑生医?
王瑞瑜(以下称王):我父亲还在的时候,我主要的任务都是哪个部门有亏损,我就负责带团队、写专案去整顿那个部门。1984~1989年我在长庚医院的时候,我看着医院里的病人来来去去,尽管当年政府大力推行全民健康保险这个大德政,但是各种疾病的发生都让人吃了不少苦,我当时就在想,如果可以做好预防医学,该有多好!那时候我父亲有一个想法,以长庚医院为立足点成立一家保险公司,定期为投保人提供医院的健康检查,一旦发现身体有异状,就能提早治疗,尽早使身体机能正常化,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这个想法最终没有落实。到了2003年,我开始跟父亲传达我想救人的意愿,希望把台化公司的清洁剂组独立出来,成立生技公司。这就是台塑生医成立的初衷。
Vincent:台塑生医这几年在预防医学上,有了哪些进展?
王:台塑生医主要有两大方向:三生三医。三生是生活、生物、生化,三医则是医疗、医材、医药。总共六大领域,以预防医学为核心,举凡保养品、保健食品、检验试剂、毒品快筛、流感(包含COVID-19)二合一快筛试剂,都是我们研发的项目。2013年我开始思考,预防医学如果要能顺利导入医疗体系,医疗院所必须能够配合。于是从2014年开始,这一年算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我们开始布局诊所;到了2017年我们做到,只要民众是在长庚医院做健康检查,就可以拿着这份健检报告免费到台塑生医健康诊所咨询。
今年刚好是台塑生医成立20周年,回头来看,台塑生医最早的10年是产品建置,然后经过10年的诊所健检和卫教;未来我们会朝着生物晶片,以及利用自体细胞制剂研究自体细胞治疗的方向发展,提供更快速、准确的筛检方法,并把生物科技的研发实际应用在临床医学。我希望全民都能及早进行健康管理、预防疾病,而细胞治疗能让我们健康老去、无病无痛。
Vincent:台塑集团在生技和能源都有布局。关于新能源发展,你们有什么计划?
王:1990年代,我父亲就不断提醒我,要注意能源的动态,也预言未来的交通工具一定会往电力驱动发展。所以我们很早就知道要寻找新能源,以及要思考电池、电网等储电设备。那个时候市场上其实已经有镍镉电池,只是成本太高且容量太低,发展这些能源的相关计划就暂时搁置,但是我们也因此密切注意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台塑生医在2010年设立「电池专案组」,2022年我们与台塑、南亚、台塑石化、台化共同出资成立「台塑新智能」,整合集团资源,合作研发锂铁电池,也提倡储能系统的三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源管理系统(EMS)、电能转换系统(PCS)。这些都是台湾未来在用电需求上,若要做到尖峰时段电力不降载,基础电力设施必须具备的能力。
Vincent:电池中的贵金属都是可回收的,如果能做好电池回收,应该也能成为一种循环经济。台塑集团还有哪些代表性的循环经济事业?
王:第一个是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天然资源。台塑水化学科技公司的水回收率将近九成,一滴水平均可以循环使用九次以上,近年已协助石化、钢铁、电子、化纤及半导体大厂等客户,将水资源回收再利用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台塑转投资的虹京资源公司,则专门处理石化炼油产业废触媒中蕴涵的金属回收。
除此之外,去年2月我们与成功大学合作研发微藻技术,把工业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导入微藻系统,让藻类借由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一根300公升的微藻管柱,一年固碳量约等同一棵树龄10岁的树木的总固碳量。我们统计,一公顷的微藻基地可以固碳超过300公吨,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这些微藻还可做为生质柴油,用于发电,巨大的经济价值让微藻被誉为下一代最热门的减碳生物。
发展产业不一定会破坏环境,循环经济可让资源妥善处理再利用,也一直是台塑生医致力的目标。
图撷自科学人杂志。图/大江生医 温康居、龚真提供
(本文出自2024.07.01《科学人》网站,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