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诱肺癌?政府、医界应联手找答案

专家建议,男性55岁后、女性50岁后最好自费做肺部的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并以此为基线值,后续定期追踪。(陈德信摄影)

22年前,《康健》报导环境污染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当时的卫生署保健处长陈再晋斩钉截铁地说,癌症和污染没有关系。今年3月底,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在一场藻礁争议的公开场合上,曾语带哽咽地提到:「现场友人因空污罹患肺腺癌」,这番话,是部会首长头一次公开将肺腺癌与空污勾连因果关系。

台湾癌症基金会2020年2月响应国际最大的肺癌联盟(GLCC)倡议「2025肺癌存活率倍增」愿景,呼吁政府成立跨部会的肺癌防治办公室,共同拟定提升肺癌存活率的策略,并纳入空污防制经费,扩充公费肺癌筛检与早期诊治基金。

卫福部国健署长吴昭军说,确实已经跟相关学会讨论中,筛检对象将可能针对有一等亲肺癌家族史和曾经重度吸烟但目前正在戒烟者,提供部分负担或全公费方式筛检。

但台湾肺癌学会理事长杨政达指出,政府规划公费筛检对象只限于有一等亲家族史和戒烟中瘾君子,很难揪出无家族史且不吸烟的潜在肺癌患者。

「学会呼吁政府出资进行大型研究计划,针对不吸烟且无家族史的罹癌者,回溯并归纳可能的罹癌原因,目标明确才能解决问题,」杨政达具体提出。

环团殷殷期盼的有害空气污染物防制法纳管,环保署2017年公告将列管72项,结果今年2月最新发布的《固定污染源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只公告列管22种污染物,备受环团抨击。

据卫福部国健署最新2018年癌症登记报告数据,第1期肺癌5年存活率约9成,若太晚发现延误至第4期才进行治疗,5年存活率只剩1成。

但是,早期肺癌常没有症状,约90%病人是在已有久咳不愈等症状才就医,通常已是晚期。显见早期筛检、及早发现,才能提高肺癌存活机会。

很多人是在体检时检查出肺癌,到底谁该在体检时做低剂量肺部电脑断层呢?中央研究院院士杨泮池建议,男性55岁后、女性50岁后最好要做,「我自己50岁后就固定2~3年做1次LDCT。」

很多人筛检后发现肺部有结节会立刻联想自己已被肺癌找上,其实不必太惊慌,医学上将结节分为良性、恶性。良性不属于癌病性质,年纪大了后,肺难免会有一些小结节,可能是以前肺结核或肺部受伤留下来的疤痕,只要后续追踪观察有没有变化即可。有变化,才需要注意是否为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