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郑丽君辞文化部长!发文感谢1千多个打拼日子:我们会再相遇
520内阁改组在即,今(14)日内阁总辞,文化部长郑丽君发文宣布,确定不续任文化部长一职,计划先回家陪伴孩子。她于脸书发表近3千字长文「一千多个打拚的日子,感谢有您」,并表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会再相遇,一起成为起造理想国度的快乐工匠!」
▲郑丽君发文表示辞去文化部长一职,将回家陪伴孩子。(图/翻摄自郑丽君脸书)
郑丽君脸书全文如下:
【一千多个打拚的日子,感谢有您】
「如果总统阿姨连任,妈妈安心了,就可以回家陪你。」今年大选前夕,我把我的决定告诉了我五岁多的孩子及家人。今年初,蔡总统顺利连任,我曾于1月16日向苏院长提出辞呈,报告我希望卸下职务,在孩子上小学前专心陪伴他一段时间。不过,后来肺炎疫情爆发,由于挂心疫情对艺文产业及艺文工作者带来冲击,防疫及纾困工作迫在眉睫,因而暂延了离开的时程。
这段时间以来,我跟文化部同仁全力投入防疫工作,逐步建立各式场馆的防疫措施,近日也配合指挥中心,提出分阶段开放建议办理原则;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预算,推动历来规模最大且难度最高的艺文纾困补助。如今,艺文纾困1.0已审查完竣,艺文纾困2.0预算提升,也推出线上申请,并已接续上路,持续不断电支持艺文产业工作者。
去年一月内阁总辞,原打算去职,感谢苏院长诚挚邀请,后来决定留下来继续服务。这一年多来,在院长的支持下,又推进了许多重要的工作。转眼间,担任文化部长已届四年。回想五年多前,我还是在野党立委,孩子尚未满月,我便赶赴立法院开议,开始忙于工作。四年前,我曾为了孩子年幼而挣扎是否入阁,但我告诉自己:「拚一下吧,或许可以为更多孩子预约一个不一样的台湾。」因此,我以「服兵役」的心情接下文化部长职务,带着文化政策白皮书,希望为台湾文化发展建立文化治理体系。只是,身为母亲,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的挣扎与日俱增,对于自己无法送他上下课,没能帮他做晚餐,没能在他成长关键期多陪伴,心里总是感到遗憾。
台湾文化多元而美丽,感谢蔡总统及林院长、赖院长、苏院长让我有机会担任文化部长,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件幸福而光荣的事。这一次,谢谢苏院长的成全,让我可以遵守与家人的约定,把人生中的一段时间留给家人,专心陪伴孩子一段时光,以尽为人父母的责任。
衷心感谢这四年来社会各界的监督、鼓励与合作,让我们一起见证许多重大的里程碑。我相信,在文化部一千多个为理想而努力的日子,将会是人生中令人怀念的美好时刻。深深感谢文化部上千位同仁、相关法人机构的各位先进、监督惕励我们的所有立委,以及更多长期灌溉文化的诸多前辈与伙伴,一起开拓了文化治理的新视野。
这四年来,我们共同相信,文化是国家的内涵,是每个人的事,文化部的使命不在治理文化,而在建立「文化治理」的架构,为文化长远发展立下基础。因此,我们以「文化民主化」为核心理念,召开全国文化会议,订定「文化政策白皮书」、成立「行政院文化会报」、倡议「部部都是文化部」,并推动文化平权,尊重多元差异。我们完成了《文化基本法》、《国家语言发展法》、《国家人权博物馆组织法》、《文化内容策进院设置条例》、《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设置条例》等重要立法;提出「公共媒体法」草案、「行政法人国家语言发展中心设置条例」草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修正草案、「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正草案、「文化艺术奖助条例」修正草案,以及「文化科技施政纲领」、「社造3.0愿景与策略」、「博物馆发展愿景与策略」等政策蓝图。我们让文化预算突破政府预算1%,更加支持人才与创意,透过「以软带硬」发展文化内涵。
我们推动「历史扎根、教育扎根、在地扎根」等基础性文化扎根工程,让文化像大树一样,从土地、历史与生活里自然成长。为此,我们推动「再造历史现场」大规模文化保存运动,将文化视野融入城市的发展,并倡议「文化资产保存2.0」新思维,启动公有文资的跨部门治理;我们成立「公视台语台」,和原民台、客家台成为本土语言新三台,让孩子们可以以母语为傲;我们推动「重建台湾艺术史」,重建台湾美术、音乐、工艺、摄影、建筑等艺术历程;我们成立「国家人权博物馆」,成为国际人权博物馆联盟亚太分会;我们让「史前南科考古馆」开幕、推动「国家文化记忆库」、「在地知识学」、「传统艺术接班人与开枝散叶」、「文化体验教育」等计划,让下一代更认识自己,更有自信讲自己的故事,不再做「故乡的异乡人」。
我们重建「艺文发展生态系」,强化艺文专业治理,完备「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两厅院、台中歌剧院、卫武营三大剧场,并结合前瞻计划推动地方中小型场馆软硬体升级并导入专业治理;我们让「传艺中心台湾戏曲中心」开幕;我们让「台博馆铁道部园区」完成修复、启动「台北机厂」修复并成立「国家铁道博物馆筹备处」、启动「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建构计划、透过「华山2.0内容产业聚落计划」带动文创园区转型。我们落实臂距原则,充实国艺会预算,并扩大支持青年艺文创作,透过试办公共出借权、艺文采购改革、艺术产业及图书销售营业税减免等法规革新,持续优化艺文发展环境。
我们整备「文化内容产业生态系」,成立文化内容策进院、以前瞻计划支持多元内容产制并加速文化科技应用、争取国发基金百亿投资带动民间投融资、首创漫画辅导金及漫画基地、推动台北国际书展及文博会等展会升级转型、改革金音奖、设立台北时装周、推动电影票房透明化、与戏院建立「国片映演协商机制」(国片排片率三年内从10%倍增为20%)、完成国家影视听中心法制化并成立影像资产修复实验室、提出「国家典藏片库及影视听博物馆计划」等。我们也加速文化内容跨平台、跨国合资合制及国际传播,从台片、台剧大爆发,以及文创产值逆势成长,都让我们相信文化新经济正在形成,文化台流指日可待。
往下扎根,优化环境,台湾文化的大树,必能往世界展现自己的样貌。我们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体系化,增设驻外文化组、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开拓文化合作与传播通路等。我们让「越在地,越国际」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将让世界看见最自由、多元、包容且创新的台湾文化。
我知道,朋友们一定会说,许多工作还是未竟之功。的确,有些政策刚起步,还有法案及计划正在行政院审查中,有更多工作仍需时间才能看到成果。但是,我有信心,文化治理的基础已经打下,个人何其渺小,唯有众人的理想才能一起拓宽台湾文化的道路。因此,我想我已完成阶段性任务了,是时候让新继者有更崭新的作为。公共事务的本质就是一棒接一棒,每一棵前人种下的树,未来都将开花结果。感谢蔡总统四年来力挺文化发展,苏院长亦始终全力支持文化施政,我深深相信,文化,一直都会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核心。
过去四年来,我所获得来自土地与人文的滋养,其实远比我的付出更多。我所遇见的每一位艺术文化耕耘者、学习的每一段历史、走过的每一个地方、聆听的每个乐章、阅读的每个故事,都让我的人生与台湾有了更紧密的连结。年轻时怀抱文化理想,原以为只是个人浪漫情怀,岂料人生有幸担任文化部长,往后我不会停止对文化的关怀,亦将持续尽一己之力,和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接下来能有时间沉淀学习,以这些年从事智库工作、立委及政务官等经验,对于台湾的民主治理,整理一些省思。
最后,容我分享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过的一个小故事:将一块石头放在一块石头上面,一块接一块,这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曾经有一位异乡人问工匠:「你们在做甚么?」工匠回答:「我们在堆石头。」接着在稍远处,他又问另一位工匠同样的问题,对方却回答:「我们在盖一座大教堂!」 这正是理想与愿景所带来的差异。从事公共事务者,只要心中怀抱理想与愿景,不论在政府或民间,不论堆的是哪一块石头,终将能合众人之力,一起起造心目中的大教堂。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会再相遇,一起成为起造理想国度的快乐工匠!
相关报导
►郑丽君透露「沈淀期整理想法」 宣布卸任马上收到讯息:这4年都不敢吵妳!
►郑丽君强调「没参选规划」 520后最期待:回家好好学习当家长
►任文化部长是「人生幸福而光荣的事」!郑丽君引《小王子》写千字文感谢内部同仁曝光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