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公园也是世界家具博物馆 

图、文/La Vie杂志文/彭永翔摄影/Iwan Baan、Mike Magnussen、Jens Lindhe;图片提供/BIG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曾经说过:「在资讯社会中,应把空间视为沟通的场域。」而公共场域更必须具备这样的功能

西元前12世纪印度与斯里兰卡才设有供大众休息娱乐公园;2000多年前罗马规划广大却绿意稀少的广场;至西元1634年近代都市公园的前身「波士顿公园」,提供人们休憩的公园样貌;公共场域随着住民需求、城市美学肌理的改变,正不断演化。

2012年至11月底,根据台北市政府主计处统计,台北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达13,655,722平方公尺,公园绿地随然持续增加,但却充满了制式模组化公园。丑陋的乌黑胶垫、闷住大地呼吸的水泥地面、以及千篇一律的儿童游乐设施,纵使实用却失去了美感,也失去了与在地文化的交流、与社群住民间的沟通。

丹麦知名建筑团队BIG、柏林TOPOTEK 1,及丹麦艺术团队Superflex共同合作的Superkilen Park,突破了公园设计窠臼印象,创造了一处回应在地文化及沟通讯息的公共场域。

丹麦的Nørrebro社区,是一个融合将近60个国家的社区,种族与文化的歧异度相当高。社区中有一条狭长形约0.5英里基地哥本哈根市政府决定将这个原来只有交通意义的土地改建为公园,进而活络社区动能

在思考如何设计时,BIG内担任此计划的负责人Nanna谈到:「与其用丹麦设计置于场域中,我们认为不如集结在地力量与全球经验共同创新。」于是这座公园不只是由建筑团队单向设计的成品,更透过多次举办工作坊、与住民对话,「双向设计」了这座公园。

来自世界50个国家的家具错落摆设于此,反应出在地的多元族群,同时也成为街道美术馆

设计团队决定以亮眼粉红、对比黑白及满满绿意,将基地分构为具有市集、文化及运动功能的红色广场、定调为城市客厅的黑色广场及回应住民需求希望能有更多绿意的绿色公园,以起伏的山丘带来视觉流动,三个场域以活泼视觉打造公园新风貌

不只是基地地盘,周围建筑的立面也纳入公园设计的思考中。走入红色广场,设计团队将建筑墙面漆上红色,以向上爬升的小山丘将基地地面与建筑立面连结,形成了3D的视觉效果,成为阳光午后欣赏美景的秘密基地。

行走于Superkilen Park,还可以看见来自泰国泰拳拳击台摩洛哥喷泉、土耳其的椅子及日本的樱花;一件件来自各国霓虹亮晃的看板,原来只为广告吸引人们目光,但聚集在此,却成为文化大使,传递外地文化的讯息,最熟悉的广告闪烁着一次又一次的乡愁

50个国家收集或复刻的100件家具,异质拼贴于同一场域中,却意外和谐。住民也参与单品挑选的过程,设计团队邀请了五组住民亲身飞往各自的祖国或文化相关国家:泰国、美国、西班牙、牙买加巴勒斯坦,挑选五件单品,将他们的文化印记带回哥本哈根。

一把从巴勒斯坦Farradiyya村落中带回的故土土壤,Hiba与Alaa站在1948年前祖父母当时的家,呼吸相同空气,眺望相同风景,但却人事已非;旅人在回归的旅程中,看见熟悉却又遥远的人生。

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国的设计与它们背后的故事,Superflex将其置于网站,制作成App,透过空间、影片、网路不断传阅,多元文化的沟通就此开始。

本文出自La Vie杂志第106期

◎更多美学快讯请至La Vie 、La Vie粉丝团